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指中国古代与南亚的联系、东南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东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海上贸易、交通线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名称是”丝绸之路“的延申。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丝绸之路“一词。随后,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莎在《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中国的丝绸贸易有两条贸易路线海路和陆路。1968年,日本学者Takahi Miki在《探寻海上丝绸之路——东西陶瓷交流史》一书中正式使用“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因为简单易懂,很快被大众和媒体接受。此外,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另一个名字“陶瓷之路”茶叶之路”等。
海上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两条主要路线: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印度洋。这两条航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延伸、拓展。其中,南海航线是主线,东海航线占据次要地位。东海航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建立(大约公元前1112年)唐宋以后,南海航线是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始于秦汉时期。一般来说,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发展于魏晋时期,逐渐兴盛于隋唐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到16世纪明朝末年,由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海禁政策”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全球海上航线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炮舰通道,标志着中国的彻底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近代中国丧失海权,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沿海港口被迫开放,成为西方倾销商品的市场。这种情况在整个民国时期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启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海上丝绸之路将焕发新的活力。
一般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以南海为中心具体路线如下:由广东、从福建沿海港口出发,途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中国出产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和其他产品被运往欧洲和亚非其他国家,而欧洲商人则利用这条道路运输羊毛制品、象牙等带到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海上丝绸之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通工具、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海上洲际贸易通道,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海上航线。明朝时期,郑和通过这条航道七下西洋,开创了和平外交和经贸航海的典范。直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充满活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国瓷器茶文化等宗教交流发展,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遍世界,也催生了一批沿线重要城市,比如广州、泉州、宁波、南京、占城、古里、阿丹等。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一直在推进2009年,国家文物局提出按照文化路线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广州启动较早、宁波、泉州、扬州、蓬莱5个城市被列入联合申遗计划。2011年4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决定在地方申报的基础上更新保护名录。2012年1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项目位列其中。2017年初,国家 美国申请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有所调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线路范围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以南海为中心具体路线如下:由广东、从福建沿海港口出发,途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中国出产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和其他产品被运往欧洲和亚非其他国家,而欧洲商人则利用这条道路运输羊毛制品、象牙等带到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具体来说,海上丝绸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主要路线: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印度洋。这两条航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延伸、拓展。其中,南海航线是主线,东海航线占据次要地位。
南海航线
南海路线是指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南海、印度洋至西亚、唐宋以后,非洲的商路是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广州为起点,因此被称为南海丝绸之路。它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兴盛于唐宋,变革于明清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汉武帝时期,中国和东南亚、南亚海上交通和贸易正式开始,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形成。汉代形成的南海印度洋航线的大致路线如下:从广东徐闻或广西合浦出发,沿着海岸线航行,穿过南海,进入泰国湾,穿过马来半岛,进入孟加拉湾,最终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端。
魏晋时期,南海航线继续发展。首先是广州港的崛起。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广州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迅速取代了徐闻、合浦 美国的地位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转移到了广州;第二,海上丝绸之路继续向西延伸,目的地已经从印度半岛东南向西,穿越阿拉伯海,到达波斯湾。
唐朝时期,南海航线通常从广州出发,经香港大屿山北部入海,经海南岛东部到达越南的占婆岛、昆仑岛;向南经新加坡至苏门答腊或爪哇;它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向西航行到斯里兰卡,然后沿着印度西海岸到达巴基斯坦卡拉奇,向西进入波斯湾,抵达伊朗阿巴丹、奥普拉,回到幼发拉底河到巴士拉,从那里通过陆路运输到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
东海航线
东海航线是指从中国东北沿海出发,经过渤海或黄海的航线、或者东海到达朝鲜,然后穿过朝鲜海峡,最后到达日本 美国的贸易路线。
东海航线始于周武王时期灭绝(大约在公元前1112年)武王封姬子为朝鲜,从山东半岛渤海湾海港出发,抵达朝鲜,证明此时中国与朝鲜已有交流。
秦汉时期,从中国到朝鲜、日本 中国海上交通路线已经形成,标志着东海丝绸之路的开通。它的路线一般是从邓州出发(今蓬莱)或莱州,在辽东半岛南端穿越渤海海峡,向东北方向进入鸭绿江口。然后沿着朝鲜半岛西海岸南下,经过朝鲜海峡到达日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海航线的大致路线如下:从建康出发,顺流而下,出长江口,沿海向北飞,到达山东半岛成山角附近,继续沿海,到达朝鲜半岛北部。或者从成山角向东,穿过黄海,到达朝鲜半岛的东南部,然后沿着海岸向南,穿过朝鲜海峡,到达日本。
隋唐时期,东海丝绸之路航线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唐朝到新罗有两条路线:一是从登州(今山东蓬莱)渡过渤海海峡到辽东半岛南岸,再向东北走到鸭绿江口。然后沿着朝鲜半岛西海岸向南走,穿过密岛、丫山湾大福岛至海口。然后登陆朝鲜半岛东南部的庆州;第二个是来自山东半岛的邓州、莱州起航穿越黄海,到达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大通河口或江华湾。此时从唐朝到日本也有两条航线:一条是明州出发的北线(今宁波)越州(今绍兴)起航,穿过东海到达奄美大岛,向北穿过群岛,穿过大沽海峡到达鹿儿岛,然后沿着海岸向北到达博多大津市(今福冈),再东航至难波(今大阪)另一条是从滁州沿江浙沿海的南线(今淮安)扬州、明州、温州和其他港口起航,斜向东北穿过东海,到达日本 瓦尔基里岛南部(今天,在五岛和平户岛之间),然后航行到博多和南波。
后世发展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至阿拉伯半岛西端的亚丁和东非海岸,拉近了中国与阿拉伯半岛沿线国家和东非的贸易关系。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分为四条路线,一条是从中国到马拉加的路线。穿越中国南海占领这座城市、真腊(今柬埔寨),进入暹罗湾,然后从暹罗湾沿马来半岛南部到马来亚(马六甲)第二条是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的航线。从马拉加到朗雅门(林加列岛)至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再经假里马丁(卡里马塔)与麻叶甕(勿里洞)之间,到达爪哇。向西航行,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苏门答腊岛北岸和马来半岛两岸的国家。第三条是孟加拉湾航线。
以翠兰屿(今尼科巴群岛)对于集合地点,向北前往邦格索恩(今孟加拉),向西到达锡兰岛,然后向西航行到刘珊(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西海岸的国家。第四条是阿拉伯海航线。从印度西海岸到西北部,到波斯湾口,然后沿着阿拉伯半岛的东南海岸通过祖法 呃(今佐法尔)至阿丹(今亚丁)越亚丁湾,沿非洲东海岸穿过木骨束(摩加迪沙)卜刺哇(布腊瓦)竹步(准博)麻林(马林迪),然后向南经莫桑比克海峡,到马达加斯加的南端,再回来。另一次航行是从阿丹到红海,向西北航行,到达阿拉伯半岛(今麦加)
明朝后期,在有限的对海开放的贸易政策下,明朝允许商人从福建漳州月港出海,从而开辟了从漳州月港到菲律宾马尼拉,然后穿越太平洋到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航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航线,即3354太平洋丝绸之路。
清初实行“海禁”康熙二十三年制(1684年)颁布“开海令”后来,于次年在江苏松江任职(今上海)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和广州分别设立了对外贸易口岸和江海关、浙海关、福建海关和广东海关负责管理海上贸易。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在多港贸易时期,欧洲商人 美国在中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为了打开羊毛市场、靠近丝茶原产地,英国商人频繁往来浙江宁波、在定海等地,英国商船的频繁北上引起了清政府的怀疑。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禁止外国商人来江、浙、福建与三关之间的贸易只允许在广州进行。
地理环境
气候
海上丝绸之路地区分为8个单元,包括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东南亚近岸海岛、南亚-西亚近岸海岛、红海海域海岛、地中海海域海岛、非洲东海岸和马尔代夫附近的岛屿。
菲律宾群岛的气候属于季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高湿,受台风影响较大、热带气旋的影响很大,年平均气温约为27°C,年降水量为2000-3000毫米;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为300-1000毫米;东南亚沿岸海域的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南亚-西亚南亚大部分地区近海的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降水量有明显的空间和季节差异这里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而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红海地区的岛屿受北回归线高压带控制、同时,受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影响,气候常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非洲东海岸的岛屿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而索马里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区和信风区交替控制全年气温相对较高,分为干湿两个明显的季节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降水充沛,信风带控制时,大陆气团盛行,少雨;马尔代夫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炎热潮湿。
水文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过今天的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和非洲东海岸。南海南侧地形复杂,分布有苏拉威西海、爪哇海、在班达海,海域周围有许多群岛,这些群岛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在这种地形的影响下,流场的分布也是多变的。该地区每年冬季都有一股向南的海流流向加里曼丹岛东西两侧的爪哇海,西流系统沿努沙登加拉群岛向东流向爪哇海南端,在东经115°左右分开,其中一股流出爪哇海;一条分支继续向西流动,东支在加里曼丹岛南侧与西流系统汇合。
春季,由于南海流场的减弱,西流系统消失,而东流系统得以维持同时在苏拉威西岛西侧形成流向爪哇海的水流系统,两条支流在苏拉威西岛南侧和爪哇海南端汇合、在东经115°左右流出。在夏季,苏拉威西岛两侧的流动系统不断加强,这使得这种外流系统达到顶峰秋季,由于加里曼丹岛西侧流系的建立和苏拉威西岛东侧流系的消失,爪哇海到印度洋的流系减弱,这种流系的流速分布在1米处/秒左右,发行时间临近夏季。
在马六甲海峡,在每个季节的代表月份,表层流场总是沿着海峡流向印度洋这种气流在秋季和冬季流速较高,但在春季和夏季流速较高,因为印度洋位于北纬5度—在北纬10°的印度半岛西侧有一个向东的流场,在海峡出口与外流相遇。
在印度洋地区,印度洋赤道洋流系统于9月10日开始出现-11月流速增大,12月受季风影响赤道气流系统减弱、有一个溪流系统来加强北侧的生成、流向与赤道流系统相反,次年1月赤道流系统北侧中断、南侧维持偏东弱流流速,4月赤道流系统继续形成和维持。
在莫桑比克海峡区域,西侧以南行为主,由于地形的影响,南行流系的东侧向北流动;海峡东侧流场混乱海峡北部有一个逆时针涡旋和两个顺时针涡旋,海峡南部有一个顺时针涡旋。
重要城市
广州
广州,古称番禺,在公元3世纪前后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一个持续两千多年的大港口。唐宋时期,广州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和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口城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通往波斯湾国家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到了元代,由于泉州港的发展,广州退居中国第二大港口。但明初、清初的海禁政策,让广州久留“一口通商”局面,是唯一长久不衰的大港口,有人称之为广州港“东方永恒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摇篮”。
目前保存在广州各地“海上丝绸之路”有 20多处遗址,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寺)光孝寺、清真先贤古墓、莲花塔、沙面西式建筑等。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发展成为世界元代中国最大的港口。泉州位于福建南部,东临东海,其余三面环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包括糖、茶叶、陶瓷、绸缎、麻布、酒类等物产。南朝时期,泉州就有与海外各国友好交往的记录。晚唐五代时期,泉州成为拥有相当规模造船业的对外贸易港口,又因与台湾省海峡相连,拥有珠港、安海港和其他天然港湾。
北宋元佑二年( 1087)朝廷在此设立福建路舶司。南宋时,泉州已经成为与广州并驾齐驱的大港口。元朝至元十四年 年,元世祖病逝(1277 )首先,它被允许重建泉州轮船公司,泉州 美国的海外运输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泉州 美国的海上贸易东至日本,西至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
泉州还有丰富的古代海外交通和贸易遗址。著名的如:开元寺建于唐代、伊斯兰圣灵山墓、元代阿拉伯碑与郑和明代香火碑、伊斯兰景清寺,始建于宋代、九日山宋代奇峰石刻、曹 一尊元代浮雕波斯摩尼佛像、始建于南宋的天后宫等等。大量的阿拉伯墓穴被保存了下来。
宁波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由于河道宽阔,河床稳定,内河航运发达,港口和城市的地理条件优越。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通过了记载(今宁波)据出海记载,最迟在东汉初年,宁波就与日本有了交往。在唐朝,宁波成为中国的主要港口之一这时,宁波 美国的海外贸易不如扬州 但在宋代却超过了它。到了宋代,他同时移居宁波或杭州、宁波、广州三地成立了市航运处。南宋时,宁波也建有城仓。宁波在元代还设立了城市航运公司,它仍然是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宁波现存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有67处,除了物质遗存外,还有民间传说、传统戏剧曲艺、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手工艺等。
南京
南京依靠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和十朝政治优势“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京在明朝首次成为全国统一政权的首都,这不仅吸引了许多外国使节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南京“入贡”,以南京为原点“郑和七下西洋”这一事件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南京也有大量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有龙江造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红宝墓中的四个历史遗迹是最典型的,并已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
占城
占城,中国的一个古国。即占婆补罗,“补罗”在梵语中是城市的意思,简翻译成湿婆、占波。占城位于越南中南部,国王位于因陀罗布洛(今茶荞)它的疆域广阔,北起越南河静省的恒山关,南至平顺省的潘阆、潘里地区。当地盛产大米,说道“占城稻”是一种优良的水稻品种,于宋代引入中国;继郑和之后下西洋时,占城稻子就在中国的长江里、珠江、闽江流域大规模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称这种大米“占谷”或“黄占”在20世纪之前,它一直是当地高秆晚稻的优良品种。
展成 美国的海上贸易非常活跃宋仁洲在《岭外代答》一书中指出,占城是“海外诸蕃国”中西南诸国的“都会”之一。与宋朝有着密切贸易关系的阿拉伯国家的商船,东来时经常在占城停靠,然后从占城出发,如果海上顺风,半个月就可以到达广州。占城、吃得很多的人,18岁就坐船到了中国”宋元时期,占城移民及其后裔遍布中国东南沿海。到了明朝,占城是郑和下西洋的第一站它也是郑和下西洋的中转站中国下西洋,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地位。
古里
古里,即现在的卡利卡特,是印度西南海岸的一个港口城市。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地区,它是古代印度洋的交通枢纽。这个出现在公元13世纪的古国,频繁出现在中国的古籍中宋代称南皮国,元代称南皮国“古里佛”,明时称作“古里”
在明朝,古里是西方国家聚会的重要场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地郑和下西洋的前三次航行也是最后四次前往非洲东海岸和阿拉伯国家的大本营美国舰队补充了淡水和食物。当时郑和为了答谢古里王,安排酒席招待了沙希帝。席间,郑和下西洋中国副总理王景宏向萨日磾国王提议在古里建一座碑亭来纪念这次航行。纱丽王欣然同意。就这样,郑和下西洋的官兵们美国舰队开始建造亭子。经过舰队官兵的努力,没过多久古里就建成了一座中式亭子,上面还刻有碑文。在《瀛涯胜览》中,描述了古里州纪念碑亭和碑文的内容:永乐五年,朝廷命令太监郑和等人带领大宝船前往那里,建造纪念碑亭并设立石云:他的国家去了中国超过100,000英里,人和事物都是咸的,Xi 分享了同样的风,在这里雕刻石头,和永恒的幸福。
阿丹
阿丹(今也门亚丁港),素有“欧、亚、非三洲海上交通突发事件”这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港口。它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端,扼守着红海通往印度洋的门户。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阿丹派代表团访问中国。因此,郑和 永乐十五年对阿丹的访问是一次回访。此后,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当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他派出了另一支队伍(小型船队)访问了阿丹。在第七次下西洋时,他于1432年三次访问阿丹。每次访问时,我都把这里作为访问红海海岸和东非各地的中转站。
影响价值
经济方面
自秦汉开通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沿途经过中南半岛、印度洋红海和其他地区与南海国家有联系、东非和欧洲是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海上通道,促进了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不仅促进了产品的交换,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世界各地;加之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指南针的导航应用,促进了私人商船贸易的发展。在此期间,中国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建立了直接关系“海上丝路”业务联系已经形成“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文化方面
海上丝绸之路让中国 美国的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向海外传播,对沿途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欧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时期掀起了热潮“中国热”其中,瓷器和茶叶的影响尤为突出。
中国瓷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受欢迎,俄罗斯、法国、埃及等许多国家提倡收藏中国瓷器作为外交礼物,甚至把中国瓷器视为身份象征或类似黄金的货币。在这种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制瓷业也有所发展,如阿拉伯国家的仿瓷坛、波斯结合中国瓷器造型创造了波斯陶器,然后传到东南亚、欧洲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国家也掌握了制瓷技术。这些国家和地区还将中国制瓷技术与本国文化相结合,创造了许多文化产品。崇尚中国瓷器的观念也影响了这些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甚至融入了宗教文化。
茶文化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着人们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在许多领域。如日本9世纪的“弘仁茶风”贵族模仿中国人品茶)12世纪,日本僧人特意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种植,经过发展最终形成了日本茶道;17世纪初,荷兰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叶输入欧洲,此后一直推广饮茶之风;在英国喝茶更受欢迎,达到18岁、19世纪,茶在英国开始从贵族阶层向普通阶层传播,并成为一种流行饮品最终,饮茶文化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方面
海上丝绸之路在宗教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是由中外僧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著名的僧人是坦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伊斯兰教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东方当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做生意的穆斯林商人经常一手拿着货物,一手拿着《古兰经》。中国古代3356代著名港口广州、泉州等地也留下了许多伊斯兰教遗迹。16世纪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如利玛窦、汤若望等人进行了中西文化和宗教的双向交流。
此外,儒学在中国,中国化、佛教、道教还影响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邻国。例如,佛教传入日本、在朝鲜的过程中,很多教义都受到了中国天台宗的影响、华严宗、禅宗等的影响。以妈祖信仰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信仰也追随了海员、海外移民被介绍到外国,尤其是东南亚。
当代价值
在经济方面,从效果来看,中国政府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目前,中国已与许多沿线国家建立了经贸合作区,铁路中有央企、公路、通信网络等基建、能源资源合作、产业投资和园区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中国 美国港口建设覆盖缅甸、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家。中国对'一带一路'该倡议的财政支持非常重要。如: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规划、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
政治上,在新的国际形式下,中国主张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项富含军事意图和地缘政治意图的发展战略。在以美国等西方大国为主导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构建美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正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国家追求现实主义,权力和安全远远大于经济利益和文化融合。一带一路”这是一条崭新的道路 通过普及新自由主义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主的大国竞争,提出了全新的超越意识形态的理念通过发展经济和贸易,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方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崛起。
在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如:近年来,中国和斯里兰卡的考古学家在斯里兰卡许多地方开展了联合考古;来自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考古学家共同探索了深埋在沙漠中的塞林港;中国和希腊的专家学者是两国中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宫对话,探讨中国与希腊古典文明;中国和埃及举办文化年活动,内容涵盖文化和艺术、图书、青年教育等各领域交流活动超过100场,人文交流再创新高。
申遗计划
事实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早已展开。2009年,国家文物局提出按照文化路线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广州的申遗工作起步较早、宁波、泉州、扬州、蓬莱5个城市被列入联合申遗计划。2011年4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决定在地方申报的基础上更新保护名录。各地积极准备申报文本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初步审核后,派出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2012年1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项目在其中,包括广东广州广西北海福建漳州、泉州、福州浙江宁波江苏扬州、山东南京蓬莱等9个城市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
2017年初,国家 美国申请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有所调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4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河北广州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9个省(区、市)和广州澳门特别行政区文物局、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市政府领导和文物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国遗产研究院负责人、来自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台湾省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一致推荐广州作为申遗和国家文物局统筹规划的牵头城市、在部署下,联合各兄弟城市,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古迹保护工作。
重要遗迹
2017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专家研讨会在伦敦举行“海丝遗产”它有三个特点,包括时间和空间定义的包容性、遗存类型的多样性和应用途径的开放性。201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项目位列其中,项目包含“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包括合浦汉墓群、首尔草鞋村遗址和大浪古城相互关联,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海明代白龙珠城遗址被列为后备项目。
合浦汉墓群
合浦汉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集团、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墓葬,分布在合浦县及其东部、南、北三面,面积约68平方公里。地表现存封土桩1056个,从多年来对几个墓区的勘探和发掘估计,地下埋藏着数万座古墓。合浦汉群的发掘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13年底,发掘的古墓数量已超过1200座。这些墓葬大多数是汉墓,其次是三国墓,少数是金代和南朝墓。根据建造材料和方法的不同,汉墓可分为坑墓、木椁墓、砖木合构墓(主要为砖圹墓)出土了近2万件文物,主要是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石器、玻璃器皿和各种珠饰。合浦汉墓出土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是研究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草鞋村汉城址
首尔草鞋村遗址位于合浦县莲洲镇草鞋村西,南流江支流西门河以西,距离现在的入海口约10公里,大致呈长方形,周长1300多米。在20世纪80年代,该地点被确定为“窑址”1993年被列为合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1月至2012年1月,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厦门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对位于遗址西北侧的窑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其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为补充材料进行了多次局部发掘。2010年5月至6月,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首都建设,对遗址北部建筑遗迹进行抢救清理在进一步的发掘中,发现了城墙和护城河,随后确认该遗址为城址。
大浪古城
大朗古城位于合浦县城北约11公里的石湾镇大朗村古城头村,周江向西流经县城(此段称“西门江”之后流入北部湾,距离现在的河口约21公里。大浪古城是汉代遗址,正方形,边长约218米。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广西考古人员为配合汉代合浦港的研究,对城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的具体地点位于北城墙、城中央及西门外。发掘面积约690平方米,发现了住宅码头等遗迹,出土了一批文物,初步了解了城址的年代和性质。大浪古城应该是合浦县的行署在城市遗址的河边,还发现了土码头的遗迹。
汉朝人口稀少根据当时的考古发现和聚落特征,人口多分布在城市内部及周边,港口不可能脱离城市而单独存在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应该在空间上连接起来,也就是说,港口和城市是一体的。从草鞋村汉城和大朗古城两个城址的积累来看,大朗古城使用时间较短自西汉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迁至曹谢村汉城一带,港口也沿长江以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