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教育院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湖北省2011计划,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理事长单位,立格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中俄“长江-伏尔加河”两河流域高校联盟成员,AMBACFA协会认证院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校的前身中原大学诞生于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大学;1953年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显示,学校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学校占地总面积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文藏书993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文献资源数据库81个、子库416个;有本科专业58个;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60余人、博士生导师19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来华留学生50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历学生6500余人。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追根溯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
中原大学(1948—1953)
1948年,为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和干部,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毅然决定在中原地区创办一所大学,并定名为中原大学。
1948年7月10日,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8月2日,在中原军区召开的“八一”纪念大会上,刘伯承司令宣布中原大学正式成立。10月,中原大学第一届校领导班子正式组建,范文澜任校长,潘梓年任副校长,孟夫唐任教务长。
1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其主要系科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1950年,中原大学先后建立起文艺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和政治学院(后扩建为政法学院)。

院系调整

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1953—1958)
1952年,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同年,“国立”河南大学经济系、私立中华大学经济系先行合并到中原大学。
1953年,遵照中南地区的院系调整安排,中原大学校名被取消,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基础,集“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私立南华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成立中南财经学院,是国家按区域以大区命名并重点部署的中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学院),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同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直属司法部领导,是中国法学界著名的“五院四系”高校之一。
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是中南地区唯一的财经、政法类院校,荟萃了并入院校学术造诣较深、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及大量的图书资料。
五院四系
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58—1978)
1958年7月,教育部和司法部分别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移交湖北省管理,湖北省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湖北大学(湖北大学是由原“武汉师范学院”改名而来,与原湖北大学并无关系),成为湖北省两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之一(另一所是武汉大学)。
在极左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下,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北京被撤销停办的学校14所,中国人民大学首当其冲,而湖北大学的性质与其极为相似,所以湖北大学在1969年冬天也面临被撤销的局面。
1971年12月,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顶住压力,将湖北大学撤销政法专业,保留财经专业,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成为全国原有18所财经院校仅存的“两所”(辽宁财院、湖北财专)之一。
冬去春来
湖北财经学院(1978—1985)
1978年,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领导,学院成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
绽放曙光
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1984—2000)
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
1985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部属三所财经院校改变名称的批复”,湖北财经学院改名为中南财经大学。1988年10月,学校建校四十周年,邓小平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为校园内的陈毅元帅半身铜像题写了“陈毅”二字。
1997年,学校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被批准成为财政部部属高校首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数量位列部属高校之首。
继往开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原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与中南政法学院(原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共同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5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式组建。2004年11月,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正式组建。2005年9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和EMBA项目通过世界三大商科教育认证组织之一——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所获AMBA认证的院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2012年5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部三类培养基地。7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共建的“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8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原财政部直属的财经类高校共建的“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10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月,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3年3月,学校与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15家协同单位共同组建“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1月,学校获得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协会)正式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所获得此协会认证的大学。2016年12月,在2016中国智库治理论坛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综合分排序中,学校以100分荣获第一名。同月,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2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月16日,学校牵头发起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来自全国各地的46所综合类与财经类高校共同加入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学校成为此联盟的牵头和理事长单位,校长杨灿明出任首任理事长。
2018年1月,学校申报的“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111计划”。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10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
2020年6月,发起并加入法学教育创新联盟
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名单。
2021年12月,运城市人社局在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办学条件 编辑本段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中心),开设58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动画、数字经济、精算学、人工智能专业。
院系专业
学院(部、中心)
本科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哲学、国际政治、社会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国际商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法学(刑事司法方向)、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翻译方向)、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法学双学士学位实验班、日语、法语、俄语、商务英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商务分析)、农林经济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学、财务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劳动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环境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
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与金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电影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60余人、博士生导师190余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名师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3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6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列、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的位次。
学校积极引进海外优秀师资,从全球著名学府聘请了多位教授担任“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其中包括美国波士顿大学苗建军获聘学校首位“楚天学者”,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海涛等,并邀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J.Granger)、芝加哥大学迈克尔·科诺利教授(Michael Connolly)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刘鸿儒、李扬、吴晓求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演讲及担任名誉教授、讲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 名师昔今 https://www.qwbaike.cn

范文澜
刘炳炎
杨时展
易庭源
周骏
陈立国
赵德馨
吴汉东
汪海粟
张中华
赵曼
卢现祥
刘思华
谭寿清
张龙平
蔡次薛
方世荣
刘仁山
陈小君
吕忠梅
古远清
齐文远
温世扬
赵凌云
吴晓求
刘鸿儒
李扬
张明楷
李海涛
-
郭道扬
朱新蓉
杨灿明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学科体系 编辑本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学科建设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法学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社会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级重点学科
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经济史
国家级特色专业
法学、经济学、财政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房地产管理、投资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
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国民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法律史、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企业管理、社会保障
湖北省重点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哲学、公安学、新闻传播
博士后流动站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农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人才培养 编辑本段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11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3个基地,即“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了500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11年学校即成立了创业学院,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0余项、校级项目490余项,实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00多项。
创新人才实验区: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解纷专家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知识产权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财政学教学团队、金融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社会保障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金融学课程教学团队、财政学教学团队、知识产权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私法、高级财务会计、货币金融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审计学、市场营销、宪法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法学、社会保障、投资学、会计学原理、中国法制史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货币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学、民法学、宪法学、会计学原理、社会保障学、审计学、中级会计学、市场营销学
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国家预算管理、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组织行为学——如何有效管理员工行为、行政管理学
省级精品课程:国际私法、高级财务会计、货币金融学、审计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宪法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法学、社会保障、投资学、会计学原理、中国法制史、经济史、民事诉讼法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对外贸易、政治学原理、新闻学概论、中国财政史、行政管理学、大学英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税制、财务管理、房地产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国际贸易学、高级财务管理、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侦查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国家预算管理、农业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微观经济学、保险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会计学、商法学、宏观经济学

教学成果 编辑本段

2001年,余剑同学在2001年ACCA全球考试第一门课程中以93分荣膺全球第一名。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邀请赛总冠军;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中国赛区冠军;中国大学生版权保护辩论赛决赛冠军。2008年,熊好学同学获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邀请赛亚军;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何灵华入选奥运火炬手。
2010年,李敬超同学2010年两项发明获国家专利授权;第七届全国高校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决赛冠军;唐斯同学获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国家特等奖;首届CGA华南区英文辩论赛Top2。
2011年,凌珑同学获“微软杯”知识产权辩论交流赛最佳辩手称号;首届安永“明日商业领袖”案例分析大赛全国总冠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最优秀论文奖。
2012年,中国高校第六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一等奖;中南财大学子受邀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一次部长会议志愿者选拔大会;第三届“中公杯”未来公职领袖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总冠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决赛亚军;第四届法语戏剧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2013年,网中网杯财务决策全国十强邀请赛三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第十一届“中行杯”华中地区案例分析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金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二等奖;中南财大学子受邀参加2013甲骨文全球大会(上海)志愿者表彰大会;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会冠军;第十届CASC杯曼弗雷德拉克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国际二等奖;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2013年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14年,第四届IMA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华中赛区一等奖;学校三人入选首届“长江学子”优秀大学毕业生评选活动;第20届”康腾杯”商业案例分析大赛全国决赛冠军;冯雷同学获2014年ACCA《中国税法》科目大陆地区第一名并入选香港ACCA财会精英培养计划;全国第一届大学生商务外语技能大赛总决赛三等奖;“二十一世纪路劲杯”互联网金融创新案例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亚军;全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冠军。
2020年11月,被教育部授予“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科学研究 编辑本段

科研平台

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中心
(原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研究中心(部分)
教育部批准的研究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教育装备政府采购研究中心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研究中心
湖北省财政厅批准的研究中心
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政府采购研究中心
湖北省委改革办批准的研究中心
北京市信访办批准的研究中心
湖北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中国信访与社会稳定研究中心
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研究中心
WTO与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
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
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金融研究中心
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研究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省校合作共建的研究中心
湖北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学校批准的研究中心(部分)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
经济管理行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经济与会计监管研究中心
中国投资研究中心
公司治理与会计研究中心
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经济史研究中心
中俄经济与法比较研究中心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经济研究中心、
民商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人口与区域研究中心
法学研究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
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现代行政法研究中心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
公共监督研究中心
中韩日动漫游戏研究中心
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
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
东亚与太平洋安全研究中心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土地经济研究中心
收入分配中心
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法庭科学研究中心
戏剧影视研究中心
司法考试研究与培训中心
服务业标准化研究中心
企业价值研究中心
罗马法系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制研究中心
地方政府研究中心
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
领导力研究中心
环境资源会计研究中心
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
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
环境与移民研究中心
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中心
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
东盟刑事法研究中心
经济犯罪研究中心
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
老年人权益保障研究中心
中南司法案例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法商应用研究中心
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
会计史教学研究中心
学校批准的研究所(部分)
经济研究所
国际投资研究所
财税研究所
会计研究所
金融研究所
保险研究所
审计研究所
财务管理研究所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研究所
国际商务研究所
宏观经济研究所
国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
产业经济研究所
资本市场研究所
中国法律史研究所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现代成本管理研究所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所
政府会计研究所
法律与科技研究所
法哲学与法律方法研究所
国际法研究所
保险法研究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
(学校与湖北省财政厅共同批准)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公共管理研究所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研究所
社会保障研究所
社会政策研究所
社区与社会工作研究所
房地产研究所
现代外国哲学研究所
经济伦理研究所
港澳台经济研究所
中国财政史研究所
外国财税研究所
哲学研究所
民国史研究所
刑事科学研究所
宪政理论研究所
经济法研究所
欧洲法比较法研究所
民商法典研究所
军事法研究所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
台湾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所
国际问题研究所
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侵权行为法研究所
人权研究所
外国法研究所
应急法学研究所
婚姻家庭继承法研究所
警察科学研究所
犯罪与侦查行为研究所
外国语言与文化研究所
文化传播研究所
中外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所
企业管理研究所
农村贫困研究所
旅游研究所
医疗保险研究所
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
数量经济研究所
统计与社会调查所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安全科学研究所
体育经济学与体育法学研究所
法律与文学研究所
欧盟与人权法研究所
大数据统计决策分析研究所
管理会计与绩效研究所
商法研究所
ESP与法商英语研究所
“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所
教育发展研究所
社会治理研究所
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
优化与决策应用研究所
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
运营管理与系统科学研究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
金融法与国际金融法研究所
基层法治研究所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所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
金融数学研究所
投资研究所
司法改革研究所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研究院(部分)
湖北省委宣传部批准的研究院
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研究院
湖北经济建设研究院
武汉发展研究院
学校批准的研究院
社会科学研究院(管理机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法律文化研究院
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研究院
地方公务员能力建设研究院
大数据研究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院
旅游研究院
湖北江汉减贫与发展研究院
法与经济学研究院
刑事辩护研究院
中国会计史研究院
长江绿色发展工程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院
城乡发展研究院
研究基地(部分)
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立项)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基地
科技金融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武汉市科技局批准)
海南省政府会计实践基地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科研成就

“十五”时期至2013年6月,学校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攻关科研项目200余项,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司法部等科研课题600余项。共取得科研成果20000余项,其中专著900余部、教材1000余部、论文17000余篇,在国外发表成果600余项。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学校共有33项获得批准立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22项,青年项目6项。立项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九,在湖北省中排名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学校共有23个项目获得批准立项,其中面上项目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项,立项经费总额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度增长0.68%,立项总数也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度增长21%。
2014年,学校共有3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批准立项,立项率达到21.5%,高出全国13.6%的平均立项率近8%,立项总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七。
2013年,学校共有3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批准,其中3项重点项目,20项一般项目,15项青年项目,项目获批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批准,其中专项基金项目2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项;21项成果获第八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郭道扬教授、张红教授、王艳清副教授等多名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等中国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重要论文。

学术资源 编辑本段

馆藏资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有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首义校区图书馆和南湖校区老图书馆(文溯楼)3座馆舍,建筑总面积约3.9万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约3000席。截至2022年11月,图书馆拥有图文藏书993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文献资源数据库81个、子库416个。文献总量在财经及政法类院校位居第一,为研究级收藏单位。在订的中外文报刊达1994种。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丰富齐全。收藏的报刊中,有解放前的重要中文期刊《新青年》、《东方杂志》、《国闻周报》等,参考保存价值较高。收藏的古籍线装书及解放前的出版物数量较多,其中善本书有110种,较好的版本有明徐时泰东雅堂初刻《昌黎先生集》、明凌氏精刻朱墨套印《陶靖节集》等。此外,《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四部丛刊》、《四库珍本》、《万有文库》等重要典籍亦有收藏。
学校图书馆大力建设电子资源馆藏,已拥有CNKI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WOS(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Direct(Elesvier)数据库、EBSCOhost期刊全文数据库(ASP、BSP)、Wiley-Blackwell期刊数据库(WILEY期刊回溯库)数据库等74个中外文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数据库,为读者建立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数字图书馆。
学校同时还设有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中国丰富的金融史料和珍贵的货币实物,存有藏品约4000余件,是宣传中国货币文化历史,进行钱币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基地。

学术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刊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经济管理法律类文章。
《法商研究》:全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研究数据库系统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术交流 编辑本段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学校与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有视觉传达设计(动漫游戏方向)和电影学(影像内容方向)本科教育项目,为教育部同类专业项目中第一个与亚洲高校合作的项目。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并成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两河流域高校联盟成员。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全面开展合作交流,共建中意法学研究中心中国法图书馆(罗马),合作举办“欧洲学:比较法与欧洲法”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塞尔维亚分中心”。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建设有孔子学院,并与美国石溪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意大利罗马一大特伦托大学、俄罗斯联邦政府直属财政金融大学、圣彼得堡经济大学、贝加尔大学、法国里昂三大、雷恩商学院、日本大分大学、冰岛冰岛大学、芬兰拉普兰大学坦佩雷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北大学、中原大学等有交换生项目;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卡迪夫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等均开设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且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学校求学深造。
学校与中国银行、渣打银行、招商银行、东风汽车集团、通用电气、奥迪公司、法国阿尔斯通电力、长江证券、腾讯公司、Procter & Gamble、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合作,还与全球最大的管理会计师组织—CIMA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在就读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硕士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部分科目免试的快速通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学专业(CFA方向)实验班已获得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正式认证,于2009年开始招生,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所获得CFA协会认证的大学。

知名校友 编辑本段

学术界
刘尚希
何盛明
刘放桐
王朝才
王利明
黄进
张明楷
张卓元
樊丽明
曹诗权
贾新春
王锡锌
肖经建
吴联生
戴德明
董晓朝
张军
余劲松
郝书辰
曹龙骐
刘炳炎
杨时展
周佑勇
李希慧
耿建新
王竹泉
王玉英
廖进球
张蕊
郭泽光
王俊豪
马明华
王善平
郑小瑛
-
金融界
田国立
陈四清
孙建一
吴德桥
郑成新
张良庆
李卫平
黄海蒂
曹实凡
林帆
雷祖华
马明哲
朱小黄
胡平西
赵林
朱琦
沈国军
潘岳汉
张响贤
孙树明
胡跃飞
晏加源
汤小青
陈克祥
王明权
孙兵
菅明军
田宇
邓晖
李光荣
姚中民
关国亮
刘恒中
孙建平
窦荣兴
曹大宽
张响贤
陈剖建
郑先炳
黄小汉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https://www.qwbaike.cn
商业界
祝九胜
莫斌
郭凯天
王海武
伍碧君
潘大荣
王文金
赵轶
董明珠
车建新
梁允超
常文光
黄柏
楼永良
朱福寿
高圣元
王子林
王广西
管爱国
郑燕明
李绍烛
陈月明
谭建生
汪洋
刘棠枝
包德元
张洪恩
孟中泽
成清波
梅权
彭辰
李晓明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www.qwbaike.cn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传媒界
邹贤启
李洪波
董向玲
何杰平
万建民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获得荣誉 编辑本段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排名第99位,“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95位。
2021年7月,入选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2021年9月,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基地(养老)名单。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特色基地(养老)。
2021年10月25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列。
2022年2月14日,被教育部评选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4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文化传统 编辑本段

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校徽中间图案实体部分为“人”字,虚体部分为“文”字,表示学校人文社科类大学的性质。人形还表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双腿以示稳步发展。中间图案为一奋发向上的箭头,冲破内圈,表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代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1948”和“中国武汉”表示学校建校的时间和学校所在地点。
上半圈为邓小平题写的中南财经大学校名(政法两字为集字)。下半圈为校名英文,代表学校面向世界、建设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精神文化

校训
博文明理、厚德济世
释义:知识渊博、缜密思维、识高才优、求真去伪
守身崇德、人格完备、报国为民、服务社会
办学精神
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
希贤精神
活泼创新、学以致用
教育理念
为学为用、为效为公

校园环境 编辑本段

校内环境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其中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大部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国际交流生都就读于南湖校区。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是中国最早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学校新运动场曾作为亚洲第二届大学生足球锦标赛主赛场(2009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校所有教学楼在武汉高校率先安装了冷暖空调并提供免费饮用开水,在尊重学生需求的理念下建立“学生专门委员会”接受学生提案。学校建筑建筑命名上,首义校区和南湖校区的办公楼分别命名为中南楼和中原楼,以纪念校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他建筑物命名多为以文字开头,象征文科大学,第二字取与水有关的字,表明校韵像水一样深远。此外,各地校友捐建的人文景点也遍布在校园。建筑特点上,学校在武汉7所211工程高校中有着“小桥流水美江南”的美称。

住宿条件

学校已完成了饮用开水进宿舍、洗澡热水进寝室两大“惠民”工程,同时在各大宿舍区设有相应的学生食堂以及自动洗衣房。宿舍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四人间(上床下桌、独立卫生间),四人间(上床下桌、公共卫生间),两室一厅上下铺、独立卫生间)以及两室一厅(上下铺、公共卫生间),所有公共卫生间均为单个隔间,部分宿舍自带阳台。
学校已于2014年6月完成首义、南湖两个校区所有学生公寓的空调覆盖工程,同时南湖校区内有直达首义校区的城际高铁,方便同学们出行。

建筑景观

首义校区
中南楼、文津楼、文汇楼、文泽楼、文润楼、文瀚楼、思园、首义会堂、首义大运场、首义体育馆。
南湖校区
行政楼:中原楼、文泉楼、文治楼、文泓楼、文清楼、文潭楼、文沛楼、文永楼。
教学楼:文波楼、文澜楼、文泰楼、文添楼、文济楼、文澴楼、文澍楼、电教、媒教。
图书馆:逸夫楼、文溯楼。
其他建筑:南湖会堂、南湖体育馆、旧体育场、校医院、文化艺术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中心。
学生公寓:环湖、滨湖、临湖、望湖、中区。
经典景致:晓南湖、九孔桥、希贤岭、五羊广场、仲弘园、陈毅半身像、范文澜像、孔夫子像、樱花大道、青云桥、白水桥獬豸像、云水湖、文波钟楼、翔宇园、豫苑广场。

学校地址 编辑本段

首义校区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114号。邮编:430064

南湖校区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邮编:430073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郑州大学    下一篇 西北大学

参考资料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官网   http://www.zuel.edu.cn/about/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