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综合词条   

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碳中和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
碳达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目录

社会背景 编辑本段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2002年,南极洲一块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脱落,并且在35天内融化消失;并且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格陵兰岛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两倍。

词语概念 编辑本段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国际发展 编辑本段

1997年问世以来,“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渐走红,实现了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
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获选主要原因在于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支持,并且成为受到美国政府当局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碳中和碳中和
2007年1月2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P)在巴黎举行会议,历时五天的会议计划在2月2号结束后发表一份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的初期版本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2到4.5摄氏度,全球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0.13到0.58米。报告的初期版本中还提到,过去50年来的气候变化现象,有90%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也有专家表示,有可能在报告的最终版本中改变措辞,把可能性改写为99%。
2007版的《新牛津英语字典》中,“carbon neutral”这个字正式编列到字典当中。“碳中和”这个词是通过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2013年7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提出的航空业“2020年碳中和”方案浮出水面。该方案提出航空业三大承诺目标:2009年-2020年,年均燃油效率提高1.5%;2020年实现碳排放量以2020年为顶峰,不再增长;在2050年将排放量削减至2005年的一半。该方案对各国各航空公司最实质的影响是要为2020年后超过排放指标的部分买单,交纳实际上的“碳税”。
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呼吁各国采取行动,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土地、能源、工业、建筑、运输和城市领域展开快速和深远的改革。
拜登在2021年4月22日的会议开幕式发言中宣布,将扩大美国政府的减排承诺,即到2030年将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50%,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各方举措 编辑本段

中国

2008年12月,中国首个官方碳补偿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补偿标识发布。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的两会中特别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决定,到2020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碳中和碳中和
2018年8月1日,四川省举行了“碳中和”项目启动仪式,计划于2018年10月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500亩“碳中和”林,用20年时间增加碳汇,用以完全抵消本次会议产生的921吨碳排放总量。
2019年10月,第一期全国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培训班在陕西举办,并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景区培训班。
2020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家从事碳中和基础研究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2021年1月,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站落地四川成都,居民可以投放自己日常产生的可回收物,通过回收抵消碳排放量,还能获得收益。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指明了“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做好的7方面工作。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次会议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尤其是为今后5年做好碳达峰工作谋划了清晰的“施工图”。
这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就是,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定位说清楚了,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2月,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到要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是减少大气污染排放的有效措施,是交通运输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实践。
2021年4月10日,江苏银行正式发布国内银行业首个“碳中和”行动方案。该行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气候融资专项支持额度不低于200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支持额度不低于500亿元,支持减污降碳、清洁能源、清洁交通、零碳建筑等领域重点项目,推动实现碳减排超1000万吨。
2021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碳中和
2021年5月9日上午,西北大学与榆林市政府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签约仪式,暨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揭牌仪式在榆林举行。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定位“服务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碳经济和政策研究等七大方向开展碳中和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基础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2021年5月13日,成都这座全国首个碳中和小屋运行近4月,减碳15.2吨。
2021年5月15日,2021年六五环境日中国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林在青海省西宁市揭碑,标志着中国大型活动碳中和项目在青海率先实施。
2021年5月,中国石化江苏常州石油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近日正式投运,成为我国第一座实现碳中和的加油站。
2021年5月20日,寻找低碳“密码”,争做零碳先锋——百万青少年E60碳中和先锋计划20日在中福会少年宫启动。该计划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2021年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并举办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00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绿色低碳技术与碳中和发展路径等热点开展交流研讨。
2021年5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浙江银保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十个方面25项举措。
2021年5月,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正式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标志着该产业园率先实现“碳中和”,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
碳中和碳中和
2021年5月30日,中科院“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提出“三端发力”体系。“三端发力”体系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
2021年7月,中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2021年7月15日,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在沪签约设立,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00亿元。
2021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021年9月5日,第十二届全球PE论坛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举办。论坛上,北京基金业协会发起“未来可持续投资”倡议,倡议股权投资机构、金融机构践行“未来可持续投资”,为“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尽责担当,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年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本届论坛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

美国

2001年6月11日,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突然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对于减缓全球变暖的努力而言,布什的决定无疑是沉重一击。
2007年1月22日,几家大型企业敦促美国总统布什,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动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碳中和碳中和
2014年11月,奥巴马与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协议,承诺到2025年前将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6至28个百分点。中国也承诺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后开始逐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会努力尽早实现。
2015年3月19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在2025年之前削减40%的温室气体排放。为达到这一目标,美国政府联邦机构需要在2008年的排放总量水平上减少21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欧盟

2018年11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一项长期愿景,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将净碳排放量降至零。根据欧盟委员会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这项长期愿景反映了欧盟如何通过投资现实的技术方案、赋予民众权利以及在金融、科研等关键领域协同行动,引领“碳中和”发展道路并保证社会转型公平公正。
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

北欧

2019年11月,北欧国家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签署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五国在声明中表示,将合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争取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日本

2020年10月26日,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日本政府表示,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或能在日本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碳排放国,日本此前的目标是到2050年将排放量减少80%,向英国和欧盟看齐,气候分析师们将日本此前的这一承诺评为“严重不足”。
2021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日本首相菅义伟表示,日本将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3财年的水平降低46%,远高于之前26%的目标,并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韩国

2021年4月2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机械业界在全北金堤自由贸易管理院举行了“机械业界2050碳中和共同宣言仪式”,机械行业表示,积极响应文在寅政府2050碳中和目标,将开发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巴西

2021年4月22日,在美国举办的线上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承诺:巴西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德国

2021年5月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证实德国新的至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10月7日,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布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该结果显示,德国需要投资5万亿欧元,才能在2045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企业抵消 编辑本段

第一步:计算碳足迹,建立低碳体系。
碳足迹计算是针对企业所有可能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进行排放源清查与数据搜集,以了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及量化所搜集的数据信息,是迈向实现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报告核查则是由第三方对排查所得出的数据信息的担保陈述提供正式的书面声明。
第二步:减少碳排放
通过对企业排放源清查,详细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源及量,相应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
第三步:实现碳中和
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额的方式实现碳排放的抵消,以自愿为基本原则,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实现通常由买方(排放者)、卖方(减排者)和交易机构(中介)三方来共同完成。

社会活动 编辑本段

英国最大的零售商特斯科超市的商品上,甚至贴上显示“碳足迹”的标签,消费者可知该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
2003年,美国电影演员迪卡普里奥就付钱在墨西哥植树,因此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碳补偿公民。
2007年3月31日晚上7:30,悉尼开始停电一小时,以此警醒世人,全球变暖已经是现实,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些什么。4月报道,位于英国柴郡的阿什顿·海耶斯是一个拥有1000多人口的小村庄。15个月之前,这里建成了英国的第一个“碳中和”村。10月,欧洲摇滚音乐爱好者举办了一次环保音乐节,他们在活动中推行了这一环保方法。从而使“碳中和”这一词让更多的人所熟知。
2009年3月9日,周迅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区亲善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倡导碳补偿活动见面会,并自掏腰包购买可抵消08年的航空里程量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238棵树苗。8月5日,中国第一个碳中和企业诞生。8月5日,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购买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用于抵消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至2008年底全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成为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11月17日,上海济丰完成我国首笔碳中和交易。

图书作品 编辑本段

《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

研究机构 编辑本段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
2020年12月11日,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揭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
2020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家从事碳中和基础研究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山西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院
2021年3月11日,山西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院成立。该研究院是山西省首家“碳中和”研究院。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揭牌仪式于2021年5月9日上午在榆林举行。该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培养“碳中和”领域专门人才的新型研究型学院。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
2021年5月9日,西北大学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签约仪式在榆林举行。
西北大学陕西省碳中和研究院
2021年5月9日,西北大学陕西省碳中和研究院在榆林揭牌成立。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
2021年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

示范园区 编辑本段

2020年11月6日,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正军代表信阳市人民政府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国内首个碳中和示范园区正式启动建设。

排放情况 编辑本段

汽车
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人体
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产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通过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植物
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释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约6公斤的二氧化碳。
电脑
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卤素灯泡
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
暖气
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00公斤,电暖气则只有600公斤。
洗衣机
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公斤。
冰箱
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进口水果
用飞机运输1吨芒果或梨,飞行里程为1万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3.2吨。

影视作品 编辑本段

2005年,好莱坞影片《辛瑞那》成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
2006年,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执导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时也计入了碳中和成本。

发展历程 编辑本段

2021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苏炳添    下一篇 徐梦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