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教育院校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座落于古都西安,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中国最早承担援外教育和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拥有世界唯一的高校汽车综合试验场。
长安大学长安大学
1951年后,学校前身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相继成立。1956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掀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篇章。教育部先后与交通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长安大学协议,“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正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坐拥南北两大校区,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有84个本科专业,其中50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24个学院(系),具备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7大门类;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359人、硕士生导师1056人;拥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各类杰出人才逾百人;有全日制本科生2.5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来华留学生1600余人。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西北交通学校
1951年,在兰州市郊的一片荒滩上,创办了西北交通学校,奠定了长安大学的第一块基石。
历史沿革变化图
历史沿革变化图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安地质学校和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先后成立。
1952年,西北交通学校东迁西安,更名为西安公路学校。
1955年,再次更名为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
西安公路学院
1958年,国家将北京公路学院筹备委员会的教师和设备调往西安,在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西安公路学院,成为亚洲第一所专门培养公路交通高级人才的高等学府。
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成为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成为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长安大学

2000年4月18日,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8年,学校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4月,成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创始成员。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长安大学推出疫情补助计划。对此次疫情中确诊的学生或家长进行3000-5000元的临时困难补助。
2020年4月18日,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成立。同月,学校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举办得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正式获批。6月,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成立。
2021年7月26日,长安大学入选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
2021年10月,长安大学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10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长安大学开展公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技术研发与应用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批复长安大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至此,长安大学正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10月26日,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
202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新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2年7月27日,长安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办学条件 编辑本段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系),具备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7大门类,贯通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全过程的学位授予体系。新时代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立了现代交通研究院、秦岭生态环境研究院、黄河研究院、川藏铁路工程研究院、雄安现代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实体研究院。有84个本科专业,其中2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50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长安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科类
学制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理工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工程班)
理工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理工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车辆工程
理工
物流工程
理工
汽车服务工程
理工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
理工
机械工程
理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
理工
机械电子工程
理工
物流管理
理工
工商管理
理工
市场营销
理工
会计学
理工
工程管理
理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工
理工
国际经济与贸易
理工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
理工
机器人工程
理工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理工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理工
通信工程
理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卓越工程师)
理工
软件工程
理工
物联网工程
理工
理工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地质工程(含卓越工程师)
理工
勘查技术与工程
理工
地球物理学
理工
测绘工程
理工
地理信息科学
理工
遥感科学与技术
理工
安全工程
理工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
理工
资源勘查工程
理工
矿物加工工程
理工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理工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理工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含卓越工程师)
理工
工程造价
理工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理工
环境工程
理工
环境科学
理工
水利水电工程
理工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理工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含卓越工程师)
理工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
文理
城乡规划
文理
风景园林
文理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工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理工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理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理工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理工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
理工
交通工程(国际工程班)
理工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理工
交通运输(含卓越工程师)
理工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
理工
土地整治工程
理工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文史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行政管理
文史
公共事业管理
文史
法学
文史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
新闻学
文史
广告学
文史
汉语言文学
文史
长安大学理学院
工程力学
理工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工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工
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文史
日语
文史
长安大学体育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
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
理工
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理工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理工
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
工科试验班
理工
长安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理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工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理工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359人、硕士生导师1056人。拥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各类杰出人才逾百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100余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
彭建兵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张登良、陈荫三、戴经梁、边耀璋等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沙爱民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赵祥模等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王文科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孙朝云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
车辆工程教学团队(马建)、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沙爱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建朝)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建兵(全职)
张伯声(已故)
徐冠华
杨元喜
汤中立(全职)
李佩成(全职)
周绪红(全职)
www.qwbaike.cn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学科体系 编辑本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交通运输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
二级重点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地质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
省部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车辆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
矿物学
岩石学
矿床学
岩土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球化学
结构工程
地质工程
古生物学与地质学
市政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构造地质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第四纪地质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桥梁与隧道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环境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交通运输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地质学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球物理学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交通新能源与节能工程
地球化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质工程
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
构造地质学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第四纪地质学
地学信息系统
工程机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
建筑安全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油气田地质与开发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资源与环境遥感
水工结构工程
车辆工程
环境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
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结构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市政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环境科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机械工程材料
桥梁与隧道工程
物流工程与管理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
计算结构力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交通工程
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
交通运输
www.qwbaike.cn

qwbaike.cn


https://www.qwbaike.cn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地质学
建筑学
工商管理
机械工程
水利工程
哲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公共管理
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统计学
地球物理学
土木工程
城乡规划学
力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风景园林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
软件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体育
城市规划
qwbaike.cn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qwbaike.cn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人才培养 编辑本段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地质工程、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资源勘查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路基路面工程》《GPS原理与应用》《道路建筑材料》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Delphi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交通规划》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汽车心脏的诊断》《认识我们的地球》《认识我们的地球——深入地球内部》《水与人类》《新能源、汽车与PM2.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
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长安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长安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长安大学—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学成果截至2019年7月,学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
获奖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合并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雷达、黎开谊、王刘华、白华、张骞文等
隧道施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
研究与实践
陈建勋、徐岳、衡平堂、马天山、王晓谋等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系列课程教学
方案构建与实践
王毅红、颜卫亨、郑宏、周绪红等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面向21世纪公
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魏朗、王生昌、陈焕江、马天山等
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型资助模式
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
白华、贺宏斌、杨致忻、王立平等
面向交通行业,创新教学体系与资源配
置模式,培养信息类卓越人才
汪贵平、赵祥模、韩玲、武奇生等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科学研究 编辑本段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89个,联合共建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桥梁结构安全技术、道路养护技术与装备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道路铺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环境开放实验室,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实验室:给水排水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综合运输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陕西省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21年8月,长安大学新增“生态地质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和“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据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能力快速增强,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土资源调查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800余项,七年总额突破29亿元。获得国家专利370项,发表学术论文9900余篇,SCI、EI、ISTP收录论文270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1项,其中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14项。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长安大学两项成果获奖,其中,谢永利教授团队主要完成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张勤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级科技奖项一览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周绪红(主持)、
刘永健、周天华
2006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系列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
马建(主持)、赵祥模
2007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
汤中立
2007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
折学森
2007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认知与非欧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
马江洪
2007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
胡长顺、马骉、窦明健
2008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理论、多指标控制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沙爱民
(主持)
2009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
徐岳
2009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
谢永利
2010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刘洪海
2010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王文科
201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周绪红
201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隧道含水构造等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定量识别及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
李貅
201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安地裂缝成因与减灭关键技术
彭建兵
(主持)、
张勤、黄强兵等
201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环保型路面技术体系、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沙爱民
(主持)
2013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盐渍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高江平、
杨晓华
2013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
王春生
2013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
冯忠居
2013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整车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发
马建、赵祥模
2014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学术资源 编辑本段

馆藏资源

根据2022年11月官网显示,长安大学图书馆由北校区图书馆、南校区北院图书馆、南校区东院图书馆、南校区西院综合阅览室组成,设七部一室,即:流通阅览部、图书采编部、信息部、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系统数据部、安全保障部、办公室。南北校区图书馆馆舍总面积4.4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925个,年均接待读者196万人次,主页日均访问量达3000次。图书馆有职工124人,其中正式职工69名,人事代理1名,临聘人员54名。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载体多样,专业特色明显。截至2021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309.42万册;引进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SSCI、CSCD、SCI、SSCI、EI、ESI、InCites、JCR、CPCI、Science、Nature等数据库平台66个,子库124个。

学术期刊

长安大学编辑出版《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汽车驾驶员》等8种全国性期刊,其中2种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3种Ei数据库收录期刊,4种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期刊列表

期刊名称
主管部门
主办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长安大学、中国公路学会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教育部
长安大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教育部
长安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教育部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教育部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部
长安大学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交通部
长安大学
《汽车驾驶员》
交通部
长安大学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学术交流 编辑本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孔子学院)、特殊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个国家级“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发起组建了“中俄交通高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办了中美、中俄、中法、中国南非公路工程标准系列对接国际论坛,推进交通国际标准协同计划。深度参与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的策划、组织、运行。与中国路桥、中交、中铁、中铁建等大型企业携手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伙伴计划。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长安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署单位统计(2002年--2011年)
时间
单位
合作名称
2011.4.17
中交西安筑路机械公司
战略合作
2011.4.17
徐工集团
战略合作
2011.4.17
陕西建工集团
战略合作
2011.4.17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
战略合作
2011.4.17
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
2011.4.15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战略合作
2011.4.15
宝鸡市人民政府
战略合作
2011.4.12
陕西汽车集团
战略合作
2011.4.11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
战略合作
2011.4.09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战略合作
2011.4.08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
大学科技园
2011.1.21
陕西省测绘局
战略合作
2010.11.24
中国新兴保信集团总公司
战略合作
2010.11.16
中国公路咨询集团公司
战略合作
2009.11.27
陕西省地矿局
成人教育
2009.3.11
福建省地矿局
办学、科技
2007.1.07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
2007.3.24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全面合作
2007.3.24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面合作
2007.10.24
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意向书
2007.11.16
甘肃建工集团
合作
2006.12.08
群光实业(武汉)有限公司
群光奖学金
2006.12.08
台湾蓝天集团
合作
2004.5.24
武警部队
联合培养国防
2002.5.15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合作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学校195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坦桑尼亚、也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有在校留学生300多人。学校还是中国承担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
学校主办、承办了“2010中国--泛俄地区交通铺面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国际学术会议”“欧亚国际地理信息论坛”、“高校领导与战略高级国际研讨会”、“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几十个国际学术会议。

知名校友 编辑本段

截至2022年,学校累计向海内外输送优秀毕业生近30万人,其中外国留学生7000余人。优秀校友遍及五湖四海,以“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著称于业界,涌现出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为代表的承担重大工程建设的“总工程师群体”,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为代表的引领学术前沿的“科学家群体”。

学校荣誉 编辑本段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世界排名

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801-900位。

文化传统 编辑本段

形象标识

校徽长安大学的校徽由城墙图案环状包围,里面由繁体字“长”和“安”上下垒砌。其中城墙代表着学校位于著名古都西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长安”二字一是代表“长安大学”,二是形似一把钥匙,寓示着长安大学像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
校旗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精神文化

校歌
《长安大学之歌》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词:段联合
曲:张艺凡
歌词
秦岭苍苍,八水泱泱,古城之南,有我上庠。特色立校,誉播四方。
志士弘毅路修远,贤才明德天地长。激流千帆竞,长大当自强。
黉宇辉辉,书声朗朗,渭河之滨,有我上庠。英才荟萃,海纳三江。
一生笃学砺干将,矢志创新育栋梁。雄鹰蓄势久,展翅当高翔。
校训
弘毅明德笃学创新
校赋
长安大学赋主要是对长安大学的描述和赞美,长安大学赋的作者魏明伦,是知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文学会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组部优秀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相关报道 编辑本段

2022年5月16日上午,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合肥工业大学    下一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资料

[1].  长安大学官网   https://www.chd.edu.cn/346/list.ht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