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科技百科   

远距离传送

远距离传送也称远程传输是在远程相距的地点之间将数据化信息进行传输的技术。远距离传输站一般备有数据记录媒体、读出器、显示装置、行印机或印字机和键盘等,使之能互相进行通信。为了使数据通过远程传输不致发生差误,一般采用调制/解调装置 (简称MODEM),先用数据化信号来调制适用于特定信道传送频率载波的幅度或频率,这样就可以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传送的数据信号在电路中传输。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目录

基本介绍 编辑本段

最早的远距离传送是由奥地利因斯伯拉克大学的安东·赛林格教授领导的研究者们已将一个光子进行了远距离传送。在二者没有任何关系和联系的情况下,该光子的物理属性即刻被传递给另一个光子,该实验需要3个光子、一个原光子和两个缠绕在一起的光子参与,这两个光子的物理属性(或者是自旋)是互补的。当原光子和其他一个光子的旋转被测量时,另外一个光子则取代第一个光子进行旋转。20世纪60年代的流行科学幻想电视连续剧《星际旅行》(又名《星际迷航》,原理是将物质转换为能量传送到目标地点,再变为原来的物质)最先激发了人们对于远距离传送的普遍兴趣。
远距离(几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数字信号传输,可采用带有调制解调器的调频、调相或调幅的传输设备来实现,并可利用已有的电话线等作为传输线。而传输距离只有几百米或几公里,就不需要调制解调器的传输模式,可采用数字信号直接传输的方法,其传输速度、误码率等性能优于采用调制解调器的传输方式。尤其是近距离(几公里以内)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采用数字信号直接传输的方法更具优势。当使用微型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测量和控制时,也经常需要进行遥测和遥控。一般测量站点环境比较恶劣,为了保证微机监控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准确无误地工作,必须使主机系统远离被监测现场,而实现远距离检测。故微机检测系统和被检测对象间,要求采用长线传输信息。

限制因素 编辑本段

所谓/长线0是相对于数据的传输速度而言的。例如,采用RS-232标准接口,当数据传输速率为9600bps时,20m的电缆即可认为是长线,限制数据远距离传输的因素主要有:
a。外界电磁场通过传输线对信号产生干扰。由于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存在着公共地线,因此各种干扰极易通过公共地线叠加在信号上。特别是现场的电磁干扰通过公共地线很容易导入接收设备,影响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b。传输线分布电容。数据的传输实际上是信号传号和空号的传输,信号由空号变到传号或由传号变到空号的过程,实际上是传输线分布电容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充电的上升时间和放电的下降时间并不相同,当数据传输速度较高时,本来等宽的传号和空号,其宽度变得不等,产生畸变,会引起数据接收错误。
c。传输线间存在/地0的电位差。一般情况下,传输线间连接一条公共地线,由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往往使用各自的电源系统,使两者的电位可能不一致,从而信号地线中会有电流产生。由于传输线电阻的存在,使地线两端产生电压降,即电位差。当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传送数据时,接收设备得到的电压信号与没有地电位差时得到的不同。当有用信号的电压较小,而地电位差较大时,接收设备无法得到准确的信号,数据传输将无法进行。
d。传输线的负载阻抗与传输特性阻抗不匹配[1]。当传输线的负载阻抗与传输特性阻抗不匹配时,会在线路中产生多次反射,致使信号波形产生畸变,导致数据产生接收错误。
e。传输线的分布电阻。由于传输线存在分布电阻,靠电流传输信号时,若接收设备接收端输入阻抗较低,将使接收设备吸收电流增大,传输线上损耗增加,使数据很难实现远距离传输。f。传输线间的干扰[1]。虽然传输线彼此之间是绝缘的,但是根据有线电信传输原理,传输线间存在绝缘电导,其相当于四端网络的并联臂,它们对信号的传输起着分流、短路的作用,同样能消耗一部分传输信号的能量,增加了线路的传输衰减,限制了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因此,要实现可靠的数据远距离传输,必须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长线传输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途径 编辑本段

对传输线进行/隔离0和/浮地0处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方法。2。1采用光耦组成电流环结构
为了加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采用光电隔离电路,可去掉数据交换两设备之间的公共地线,使两设备电气隔离。同时,在电)光)电信号的变换过程中,就光电耦合器件而言,只要其输入端有一定的电流,其输出端就能输出相应的数字信号,因此,逻辑电平的信号传递变成了固定电流环中电流有否的状态传递,这样,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传输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匹配电阻,用来提高接收端输入阻抗,R1为线路的分布电阻。电阻R1和R2应满足如下关系:R2\(n-1)R1,n为接收端的总分节点数。用光电耦合可实现点对点,以及点对多点数据传输。电路中光耦选用TLP521-2,三极管选用3DK4等,选用上述元件,当电流环电流为10mA,数据传输速率为9600bps时可实现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传输距离可达2。5km。

结构系统 编辑本段

数据点对多点传输系统的结构通常采用总线型结构,所有的节点共享一个公共物理通道(总线)。其特点是网络不封闭,很容易加扩新的节点,点对多点之间通过总线直接通信,速度较快,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它节点的工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但总线型结构的各节点输入阻抗要高,节点数应有限制,因为总线式网络的各个节点都是挂在一条总线上的,当各节点的输入阻抗较小或挂接节点数多时,总线上的损耗大,这样传输距离会大大减小。因此当应用RS-422/485标准接口电路实现数据点对多点传输时(多于6个节点时),为了提高传输距离,必须在各节点接口处并联一个合适电阻(2008左右)来提高输入阻抗。
远距离传送远距离传送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信息密度    下一篇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