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动植物园   

双峰骆驼

双峰骆驼是一种骆驼科骆驼属的哺乳动物,也叫双峰驼双峰驼在世界上分布于中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北部及俄罗斯,但野生双峰驼仅分布于中国和蒙古国,其中中国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和甘肃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交界地区
2008年,野生双峰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为极危(CR)物种;2021年,野生双峰驼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Ⅰ级保护动物
目录

物种起源 编辑本段

起源历史

古生物学研究表明,骆驼在新生代始新世时期(约5500万年前)起源于北美洲的“原柔蹄类”。第四世纪冰期(约100万年前)时,骆驼始祖动物从北美洲发源地分两路大规模迁徙。其中的一部分通过白令海峡到达东半球、中亚、蒙古高原和满洲里等较寒冷的干旱地区,进化成了双峰驼。而骆驼属物种的较大体格和驼峰的形成,则可能是其祖先在北美洲的时候就已进化出的变异

人工驯化

人类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驯养野生骆驼,驯养主要目的是作为乳用。到2022年时,世界上约有200万头双峰驼。其中驯养的双峰驼主要分布在中亚的一些国家,如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的荒漠草原,向东延伸到俄罗斯的南部、中国的西北部、蒙古国的西部。在中国驯养的品种根据其分布和形态,大致分为蒙古骆驼和南疆骆驼两大生态型,基本包括5个品种:阿拉善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青海骆驼、新疆塔里木骆驼和新疆准噶尔骆驼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双峰骆驼体背上有两个驼峰,头体长3.2~3.5米,肩高1.6~1.8米,体重450~680千克,体色为金黄色到深褐色。双峰骆驼的脖子较长且向上弯曲;腿细长,足柔软宽大;胸部及膝部有角质垫,跪卧时用以支撑身体;眼睛具有两排睫毛,耳孔有毛;鼻孔能闭合,视觉和嗅觉敏锐,这些均有助于双峰驼适应多风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环境,因此,双峰驼也有着“沙漠之舟”的美誉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成年双峰骆驼的体重范围为300~690公斤,而成年雄性双峰骆驼通常比雌性双峰驼略大。双峰驼的皮毛颜色为金黄色到深褐色,身上有约255毫米长的长毛,头部、颈部、驼峰、前腿和尾部区域的被毛比较厚。它们的眼睛上有两排长长的睫毛,这些睫毛可以阻挡大风将沙尘吹入眼睛里。双峰驼的耳朵长满了毛发,其上唇是分开的,鼻孔可以通过关闭来阻挡灰尘和沙子进入口腔。沿着它们的鼻孔处有一个延伸到上唇的连接凹痕,该凹痕可以将任何多余的水或湿气滞留在嘴里。双峰驼的脚很结实,脚趾均匀分布,但足底没有分开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双峰驼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及周边较为清凉的地区,如蒙古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及俄罗斯等。虽然野生双峰驼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亚,但是到了1997年就仅残存于中国和蒙古国西部外阿尔太戈壁同中国新疆、甘肃和内蒙交接的边境一带
中国分布
野生双峰驼在中国50年代见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隅阿拉尔至阿尔金山山麓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偏西和偏北地区、新疆东南部。但到了1997年,则只局限于中国新疆及中蒙交界几处狭小的分布区内,包括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阿尔金山北麓及阿奇克谷地、嘎顺戈壁以及新疆、甘肃、内蒙同蒙古国西部外阿尔太戈壁交接的边境一带

栖息环境

双峰驼的栖息地主要占据在干草原、山地荒漠半荒漠和干旱灌丛地带,向上分布可超过海拔4000米。这些地区的地面上生长有荒漠植物、有剌的树和灌丛以及盐生植物
而从野生双峰驼的主要栖息地——亚洲大陆中部最干旱的区域来看,其四周离海较远,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大陆性气候极强。野生双峰驼的栖息地处于平原和丘陵地带,其特征为地势开阔且多丘陵,呈荒漠、半荒漠、戈壁及沙漠景观。气候的极端干旱和土壤的普遍沙漠化使得分布区内的植物种类非常少,植被多为耐旱、耐盐的灌木和半灌木植物,有些地区甚至是寸草不生的戈壁、盐壳、流动沙丘和风蚀雅丹(注:雅丹一般指雅丹地貌,这是中国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野生双峰驼各分布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表现为隐域性(注:隐域性是指自然地理现象在受到局部的地形、水文、土壤、气流、洋流、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地球表面不按或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分布的特性)景观的差异,其植被分布差异显著。比如:在库姆塔格沙漠南侧,主要植物有梭梭沙拐枣等;库姆塔格沙漠北部的阿奇克谷地,主要植物有芦苇、大叶白麻怪柳等;中蒙边界处的阿尔泰戈壁分布区,植被有向荒漠草原过渡的趋势,主要植物有琵琶柴、梭梭、膜果麻黄泡泡刺、怪柳、假苇佛子茅等;塔克拉玛干分布区北部古河道附近,主要植物有怪柳、胡杨盐穗木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节律行为
野生双峰驼群体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进行觅食。在下雪的冬季,骆驼群会迁徙到一个与许多河流接壤交界的戈壁沙漠草原地带。而当春天的雪融化时,它们再迁回沙漠
觅食行为
骆驼(包括双峰驼)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为生,能吃其他动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叶和干草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们也乐意取食。而当食物丰富时,骆驼就将脂肪储存在驼峰里,条件恶劣时,即利用这种储备来生活。驼峰内的脂肪不仅用作营养来源,脂肪氧化又可产生水分。因此骆驼能不食不饮数日。骆驼体内水分丢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然没有什么不利影响。骆驼能一口气喝下100升水,并在数分钟内恢复丢失的体重。骆驼具有这些特性的原因,是与其生理特性有关。骆驼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出在血管中储存水的机能,其血液里含有蓄水能力很强的高浓缩蛋白,且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抗力大,能吸收大量水分进行储存,还能将脂肪储存在驼峰中,以防在沙漠中饥荒而死。骆驼体内含有简单结构的抗体或免疫球蛋白,且免疫球蛋白比任何哺乳动物的免疫球蛋白都小得多,能够深入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发挥极其重要的免疫功能
适应能力
野生双峰驼能够随意改变体温,它们不需要通过出汗或花费能量来调节体温。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得它们能够抵抗零下许多度的冬季严寒和夏季的酷热
攻击行为
而到了交配期,雄性双峰驼之间会争斗互咬、吐唾沫、喷鼻,并试图将对方推倒在地,从而可以通过争斗的胜利来获取与异性的交配权
在双峰驼种群中,如果雌性骆驼被流浪的单身雄性骆驼接近,种群中的雄性头骆驼就会驱赶这些入侵者。此时,雄性头骆驼试图通过诸如排尿、排便、用尾巴拍打背部以及张开后腿等方式来恐吓对方。如果恐吓不奏效的话,雄性头骆驼就得采取战斗的方式,包括用脚踢和敲打地面这样的动作,以此来达到赶走入侵者的目的。
社群行为
野生双峰驼通常以6~20头、偶尔会达到30头数量的成员组成一个群体。群体的首领是一头成年雄性头骆驼,由它带领其它雌性双峰驼及未成年双峰驼一起生活,但偶然野生双峰驼也会单独行动。双峰驼没有专属的领地范围,因此偶尔会出现由多个骆驼群体、甚至多达500头骆驼组成的大群体一起穿过公路的现象
交流行为
双峰驼会通过发出低沉的呻吟声、高音的吱吱声进行个体之间的交流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恶土国家公园    下一篇 西藏棕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