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起源于隋唐,鼎盛于两宋,占据中国古代印刷史主流地位。自清同治五年(1866)金陵刻经处创立以来,雕版印刷与佛教典籍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并延续至今。该技艺由雕刻、印刷、装订三大主要流程构成,包含写样、上样、刻字、修版、刷墨、擦印、分页、折页、齐栏、打眼、切边、线装等二十多道工序。工匠优选棠梨木为雕版原材,以刀为笔,潜心镌刻,松烟为墨,于宣纸上反复擦印、揭下,“三分脚子七分头”,全凭目测,最终以竖排线装方册成书。所刻经文皆用繁体老宋字,结体严谨,寓变于正,版面齐整,刀法洗练。刻印选本严格,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大悦目,纸墨精良,符合信众诵读习惯,各方谨称为“金陵本”。佛像雕刻依照《造像量度经》等佛典之比例规范,形象庄严华妙,刻工细腻精湛,融合了雕版艺术与佛法精髓,实为版画艺术精品。该技艺不仅完整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木刻水印技术,亦承载了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的重要使命。经典乃传法之要,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将佛典广为流通,弘化四方,推动了佛学的开展。时至今日,金陵刻经处仍长年不间断刻印佛经古籍,如同一所“活的古代印刷博物馆”,凝聚着中华匠人敬业与专注精神,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呈现出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

www.qwbaike.cn

目录

概况介绍 编辑本段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江苏南京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约起源于唐朝。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中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奠基人杨仁山等有识之士创办了金陵刻经处,传承金陵刻经印刷技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历战火洗礼,仍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传承保护,发展迅猛。2006年5月20日,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9。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自先秦以来,就有将文字刻石,以拓印流通之法。然石材于取料转运、雕刻修改,多有不便,遂逐渐以木版代之。至此,雕版印刷之术正式成为隋唐以后,中国文化承载传播之主流。据史料可知,中国雕版印刷术当起始于公元7世纪之民间,用于印刷佛教经像。唐玄奘法师(600-664)就曾用回锋纸印制普贤圣像,施于四众。而现存标有纪年之雕版印刷最早实物,即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之公元868年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之《金刚经》。
公元1041—1048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毕升(约970—1051)在总结了前代雕版印刷的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钻研试验,制作出了以胶泥为原料的泥活字。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划时代革命,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用泥烧制的活字很容易破损,后来还是以木头作为原料刻制活字,但由于种种原因,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书籍仍以雕版印刷为主。
15世纪中叶,德国谷腾堡(Johannes Gutenberg,约1394—1468)改良木活字印刷术后,正式掀开了西方近代印刷术的篇章。19世纪初,西方近代印刷术与印刷油墨同时传入中国。公元184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在上海创办墨海书馆,标志着现代铅活字印刷术正式进入中国。在此后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急剧衰退,濒临灭绝。
公元1866年,杨仁山居士住持刻印的《净土四经》既标志着金陵刻经处的创立,也标志着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在金陵刻经处传承使用的肇始。
1980年刻经处得到完全恢复,面貌一新。1981年恢复刻经流通业务,古老的雕版印刷(木刻水印、线装函套等)工艺也得以恢复,还添置了先进的现代化印刷设备,以满足全球信众施资印赠佛教书籍的需要,继续为佛教界和知识界提供木刻版佛经,使金陵刻经处至21世纪仍为世界范围内的汉文木刻佛经出版中心,深受国内外佛教界的赞赏。

工艺特征 编辑本段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刻印流通的经书,刻印精工考究,所刻经书多为小方册线装本,其版式上下天地头的宽度以及中缝齐线,均有一定规格。用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刻印的经书,选本精严,内容纯正,校勘严谨,版式疏朗,字大悦目,刻印考究,纸墨精良。将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同佛教文化与佛教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宗教性、艺术性、文物性兼具,独树一帜的刻印风格。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刻本统一开本,为每筒页20行、每行20字、用老宋字体,成书长25厘米,宽16厘米,内页天头6厘米,地脚2—2.5厘米。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刻印本不仅不是简单的翻刻,而且还统一加句读、分段落,以便于读者理解。

工艺流程 编辑本段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刻版、印刷与装订。
(一)刻版
1、底样:底样全用老宋体字,要求“横平、竖直,点似瓜子,撇如刀,钩如皂剌,捺如锹”。
2、上样:将经处理的棠梨木板用水浸湿,再将样纸覆盖在木版上,待样纸半干后,用手指将纸质轻轻地一层一层搓去,将黑墨字迹留在木版上。
3、雕刻:先将木版上涂一层菜油(可使木质疏松,易于雕刻),然后发刀(刻字的左边),再挑刀(刻字的右边)。要求“发刀深透,挑刀快速”。
(二)印刷
将经版放在托版上夹紧,帚子将墨汁均匀涂刷在经版上,将宣纸覆盖其上。纸张上版,上下大小,全靠目测经验,版框处的天地头都有一定的标准:“三分脚子七头分”,就是上面天头留七分,下面地脚留三分。用擦子在宣纸上反复压擦、揭下,印刷完成。
印刷要求:“用墨匀净四角到,中缝黑。”视版片新旧,加减用墨;新版墨宜重,老版墨宜轻。拿帚子应均匀、平整、力足,宜用软劲。
(三)装订
1、分页:将每本书所印的散页按页码顺序排好。
2、折页:将每页按版芯中缝线对折。
3、撮齐:将书外口撮齐,要使“外口对齐如刀切”。
4、捆扎、压实:将一摞上下各放一块木板,用绳子捆扎、压实,至少24小时后松开,使折页平整。
5、数书:检查折好的书有没有缺页、破损、页码顺序等问题。
6、齐栏:将书本每页中缝黑口地脚的横栏线对齐。
7、串纸捻:在装订线偏里的位置上下各打一眼,串上纸捻,使书本初步固定,书页不产生移动。
8、贴封面、封底。
9、配书:一部书如果是多册,将其按先后顺序排列。
10、切书:将书黑口之外的三面切齐。
11、打眼:将书背处打上装订孔眼。
12、线装:用针线将书装订起来。
13、贴签条:将书名签条贴在封面上。
14、装函套:一部书为三册或三册以上的,另做函套,函套外再贴函套书名签条。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传承价值

金陵刻经处不但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老的木刻水印技艺,还收藏了大批有价值的佛经版,这些经版有金陵刻经处刻印的,也有从全国各地刻经处汇集来的,本身就是佛经版总汇,内容、版式等等均很繁杂,可以研究晚清至建国前全国刻经的流布、刻印内容特色情况。如藏版中有原存苏州洞庭西山祇树庵,刻于公元1704—1720年间的《华严经》经版1600余块,是研究清初苏南地区刻经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

学术价值

全国仍保持传统木刻水印的单位很少,其中如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出品为美术版画类,且不是长年刷印,扬州广陵刻印社也是阶段性生产小说、戏剧类线装古籍,唯有金陵刻经处仍在长年不间断地刻印佛经古籍(每天手工印刷近万页)。中国国内的大学如南京大学(设有印刷史课程)、上海复旦大学(设有古籍版本课程)经常有师生前来参观,中国国外也常有研究印刷史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他们称赞金陵刻经处是“活的古代印刷博物馆”。此外,晚清和民国年间不少政要及学者名人都捐资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佛教经典,保存的这些实物资料,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很有帮助。如,1914年鲁迅先生捐资60元刊刻的《百喻经》,是研究鲁迅先生生平与思想的重要资料。

传承现状

手工印刷的线装经书比平装机印的经书成本要高,价格也贵,其购买对象相对固定,这些状况限制和影响了刻经的生产流通。金陵刻经处仅有2名刻工,传承问题突出,刻经技艺随时有失传的可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发掘、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马萌青,男,1963年9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马萌青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南京市申报。项目名称: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保护措施

2016年7月21日,古籍保护与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在南京艺术学院开班,结合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进行培训。   2016年12月27日,金陵刻经处传习所的成立,将为积极推动宗教典籍的保护与整理,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并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11月18日,金陵刻经处接受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授牌,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再增传习平台。
2018年7月22日,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口述历史,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南京开展为期五天的参观学习,通过田野调查,对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项目有了大致了解,为后续制作南京非遗纪录片打下了理论基础。

重要展览 编辑本段

2014年6月28日,南京文化周“非遗精华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东展厅拉开帷幕,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在其中展出。
2016年6月11日—6月12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展在南京市文化馆举行,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在其中展出。
2017年9月15日—17日,2017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在其中展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雕版印刷技艺    下一篇 制扇技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