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邳州跑竹马

邳州跑竹马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邳州跑竹马(又称“竹马舞”、“竹马会”), 流行于邳州的滩上镇、八路镇、官湖镇等地,尤以滩上镇起源最早并具有代表性。跑竹马约在清代嘉庆年间流入邳州,直到20世纪50年代,邳州地区依然还有10多个“竹马会”在活动。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邳州跑竹马的节目有“五马投唐”、“时装”、“金兀术打围”等。表演者腰挂竹劈和纸糊制成的马或麒麟,扮演历史人物并跑出各种阵势。整个舞蹈以“跑”贯穿始终,跑中见阵、阵中见情,阵容分明,舞姿“稳”、“晃”、“变”、“快”。表演过程佐以打击乐、唢呐及歌唱等音乐形式伴奏,载歌载舞,十分热闹。

https://www.qwbaike.cn

邳州跑竹马不讲究十分严格的传承关系,从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涌现出众多的竹马艺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张庆友和张学明两家,至今已相继传承了六代人。邳州跑竹马当今代表性传承人是屈绍金、张吉桂等。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邳州跑竹马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点,并巧妙地吸取了传统戏曲元素。竹马制作工艺,神态逼真,着色明快,对比强烈,色调、纹样、无不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色。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极具历史文化蕴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间艺术的价值取向。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目录

概况简介 编辑本段

邳州跑竹马流行于江苏徐州(主要于邳州)一带的自娱自乐型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相传始于宋代,内容取材于女真族(金兀术)跨马游春的故事,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www.qwbaike.cn

州跑竹马又称竹马舞、竹马会。邳州跑竹马流行于滩上、八路、徐塘等镇,属于自娱自乐型的传统民俗舞蹈。相传始于宋代,内容取材于女真族(金兀术)跨马游春的故事,已有一千年的历史。经历代民间艺人的排演与实践,已形成了固定的演出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传承发展 编辑本段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则是用中式大裆裤填满干草,一头作马首,一头作马尾,白裤腰是表演者的坐骑部位,外加马头,人称之为“裤马”。
跑竹马
跑竹马
跑竹马,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沁县的跑竹马,是由四名女童骑马,四名男童备在手里持云板灯两块配合跑竹马表演。在跑竹马的行列中增加一个倒骑驴的“县官”。这名县官可以在队伍的前后、左右来回自由地跑动。在跑动中,还作马撩蹶子踢人的动作,以增加跑竹马的趣味性。
永济县的“火竹马”是在一喜迎神仪式之后表演,由 马柱、马童、骑士各八人组成。马柱,是代表壮士。跑马时,有速度快的快跑马、有低速度的碎步跑马、慢步溜马、勒马等多种舞步。表演进入高潮时,八位马柱走进场子中央蹲成一个小圆圈,八名马童一个虎跳后,分别站在马柱的肩膀上,马柱直立,马童一腿旁踢成个“朝天蹬”,脚掌上放置一个火花筒,一手扶腿,一手高举另一只火花筒,点燃后,竹马、马柱由慢渐快地在场内穿来穿会。此时,火花四溅,花色缤纷、锣鼓震天、人声鼎沸,甚为壮观。
江苏省徐州市的邳州跑竹马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者共有10人,装扮成历史人物。头骑跨马或麒麟,称老鞑子(金兀术),后随4妃,系男扮女装,均跨马。每一骑后跟随一马童。10名表演者"拉路势"进场,跑出各种"阵势",表现兴围狩猎的场景。有的艺人还说五马穿索,是表现金人在受到宋军追击时,迷惑宋军,布阵逃跑。老鞑子头戴大额子,插翎子,戴白胡须,右手执云肘,双手托马或麒麟头。上身穿黄马褂,披云肩;4妃头戴小额子,插翎子。上身穿绣花豹衣,左手握马鬃环,右手执马鞭;马童戴罗帽,上身穿豹衣勒攀甲绦,腰勒大带,背插双刀,双手执马旗。马色与服装颜色一致,依次为黄、红、绿、白、黑五种。马壳分头、身两段,系篾扎、纸糊而成,系于舞者腰间。马壳周围有马围布,遮住舞者双腿,双腿佯作四蹄,实为以步代马,翩翩起舞。

表演形式 编辑本段

跑竹马的表演形式简便,动作也比较简单,跑动时,以走场为主,有“双进门”、“四门斗”、“水溜溜”、“绕八字”、“蛇脱皮”、“十字靠”、“剪子股”、“跑圆场”、“二龙出水”、“南瓜蔓”等十余种场图,表演时,伴奏乐器大多使用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也有的地方用唢呐吹奏民间乐曲的。跑竹马从场线、队列、舞步表演上分,有蛇脱皮、四门斗、一窝蜂、龙门阵、八卦阵等;从音乐演奏上分有节节高、老开门、将军令;从节目内容上分,有白蛇传、战幽州、三打祝家庄、打渔杀家、回娘家、庆丰收等,内容更是新鲜、时尚、丰富。

竹马制作 编辑本段

竹马在制作上很有讲究,很有特色。马首、马臀脚是用荆条编织的,再用棉纸糊裱,油漆漆过,用颜料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其形状神态维妙维肖,十分漂亮。马尾是用丝麻做的,染成黑色,装在马臀上,就象真的一样。马腰部分是用木料做成的挎架,用绳带拴套在表演者的肩上,挎架与腰齐。马臀连在挎架后部,马首墩在挎架前部,表演者用手提着。表演者根据剧中人物角色脸谱化妆,穿戴上古装或现化服饰,跨马执鞭,跑竹马的整套造型就算现成了。

表演角色 编辑本段

跑竹马的角色,少则十个八个,多则十四、十六个,已发展到了二十多个,一般为双数。其中引马、赶马、头马,二马(项马)、中马(腰马)、尾马比较重要,各有角色要求,各具鲜明特色,需要“好把式”来表演。引马的从肩到胯,斜挎一个大串铃,头戴英雄帽,手执大长鞭,起着指挥、引导群马的首领作用。鞭杆是硬质灌木做成的,用红漆油漆,两头有花边图案,很是精制好看。长鞭是用牛皮条扭结编制的,后粗前细,梢端续着用丝做成的鞭穗,还挽着红绸缎条子,很有神韵。引马人在群马表演的节奏间和关键处,不时地甩着长鞭,“叭、叭、叭”,震得山水哗哗响。赶马的需要一个灵活精干,富有幽默感的表演者,他在跑碎步,甩响鞭的同时,还时不时地做一些滑稽动作,引逗得观看者前仰后合,笑个不停,大大增添了表演效果。
跑竹马在民族吹打乐器精彩演奏的配合下,由慢到快,驰骋跳跃,只见马首不见人影,犹如万马奔腾,沙场冲杀。整个马群舞步疾速,乐响激昂,情绪亢奋,气势粗犷,表演场景十分热烈火爆。尽管正月里寒风料峭,但是三两场下来,整个表演者全部都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所以表演者是十分辛苦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东坝大马灯    下一篇 江苏柳琴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