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建湖杂技

建湖杂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杂技,亦称“杂伎”。“建湖杂技”流行于江苏建湖地区,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杂技演员依靠肢体动作和平衡技巧等形成了惊险刺激、刚柔并济的独特的表演艺术。具有普世的观赏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建湖杂技”是中国南派杂技的代表,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享誉大江南北。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建湖县是中国杂技之乡,汉唐时期,建湖“十八团”(建湖庆丰镇所属八十三华里方圆内的十八个自然村,过去统称“十八团”)一带百戏艺人声名远播;明初,“十八团”成为杂技家族聚居之地,有二百多户,其中高、吴、周、徐、陆、万、夏、董、廖、张十大姓,人丁兴盛,技艺高超,被尊称为“杂技十大家”;明永乐年间,“杂技十大家”纷纷买马,增添马术、驯兽等新的表演项目,人们称有马的为“马戏班”或“马戏团”,没有马的则称“把戏班”;清代,表演项目日益丰富,技艺繁多,不仅形象优美,难度较高,且已讲究服装和道具的应用。清代中叶,“十八团”足迹遍布沿海各省。 https://www.qwbaike.cn

建湖杂技素以新奇、婉约为主,被业界美称为“婉约”派。寓高难度动作于轻松活泼之中,将单纯的技巧赋予了生活情趣,风格别具、特色明显。建湖杂技是建湖的地方特色文化,精神食粮,反映了建湖人民传统的文化特质,传承保护“建湖杂技”就是夯实建湖的人文底蕴。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目录

简介概况 编辑本段

建湖杂技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境内的汉族传统杂技艺术。历史上,该县庆丰镇所属八十三华里方圆内的十八个村庄,统称叫作:“十八团”。这里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它跟河北吴桥山东聊城齐名,是中国杂技艺术三个发祥地之一,以具有独特的汉族文化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饮誉中外。20世纪以后著名的江苏省杂技团、盐城市杂技团均就源于“建湖十八团”。
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建湖县是中国杂技发祥地之一。这里的杂技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它跟河北吴桥、山东聊城齐名是中国杂技艺术三个发祥地之一,以独特的汉族文化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饮誉海内外。
早在公元1-7世纪时(汉唐时期),“十八团”(建湖庆丰乡所属八十三华里方圆内的十八个村庄,过去统称“十八团”)一带百戏艺人的角抵、冲狭、跳丸、寻、走索以及吞刀、吐火等技艺,就常在京城乐棚表演,有时还为宫廷演出,声誉颇佳。

艺术特点 编辑本段

图2 建湖杂技表演
建湖杂技表演
建湖杂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 风格。
首先在节目的类型上,建湖杂技以技巧型、柔韧型节目为主。这类节目最适合在舞台上演出,其内容也源于江淮人民的生活,只是经过了一番艺术的加工与提炼罢了。如《走索》、《串芦席》、《抛球》、《蹬技》、《手技》、《钻桶》、《耍花坛》等,无一不是从生产、生活中提炼而来。以《顶碗》与《滚杯》为例,《顶碗》起初只是对俏皮青年茶余饭后将碗顶在头上作耍的简单模仿,现今已从一人顶发展为双人顶,再发展为多人顶与多人叠罗汉顶;碗也从一只发展为一叠;不只是在头上顶,而是脚、手、口(通过器械)都能顶了。这类节目因为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又需要高难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颇受观众欢迎,因此能久演不衰。至今,盐城市杂技团已拥有《对手顶碗》、《双层滚杯》、《咬花》、《扛翻梯》、《双蹬技》等技巧型、柔韧型杂技节目200多个。
图3 建湖杂技表演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图3 建湖杂技表演
其次,在节目的表演上,讲究细腻柔美,力求把高、准、险的杂技动作 揉进轻松快捷的表演之中,让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上体味生活的情趣。例如《转碟》,原是简单的转盘子表演,经过不断创新,加进了转身、下腰、踢腿等优美的肢体语言和叠罗汉的惊险造型,便成了十分叫好的节目。又如《空中飞人》和《走钢丝》,动作惊险高难,动人心魄,现今在高空动作中增加了敦煌飞天的优美造型,使人耳目一新,于紧张的同时又观赏到了南派杂技的柔和之美。再如《咬花》这类节目,全国各地杂技团都能表演,只是北派以刚劲有力见长,而盐城市杂技团则充分发挥了南派细腻柔美的独特风格,由舞蹈教练与造型师根据演员腰软肢柔的特长,设计优美的身段,安排精美的造型,演员在轻歌曼舞中分别就位,最后分为四层咬花定格,展现优美的肢体功夫。根据这一特色精心编排的十二人集体柔技节目《春江花月》,荣获1995年全国第四届杂技大赛银狮奖,是典型的南派杂技艺术的代表之作。
第三,在综合艺术上,注重音、舞、光、技的完美结合,努力打造高、新、美的艺术境界。杂技艺术发展到今天,原生态的硬功、气功和各种肢体技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观赏需求。盐城市杂技团在向广州上海武汉等兄弟团体学习、不断创新节目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服装、道具的设计与运用,注意把音、舞、光、技巧妙结合起来,以提高杂技节目的艺术性、观赏性。例如《车技》,过去只有独轮、双轮、高车等单项表演,盐城市杂技团按照“构思奇、服装靓、姿态美、声光变、技巧高”的原则,重新对《车技》作了精心设计与编排,创作了《孔雀开屏》这一崭新节目。表演时,十多个女演员身着盛装、头戴雀翎,逐一攀上一部飞速绕圈行驶的单车,而后在伴奏音乐的高潮声中,同时张开手臂,腋下的彩袖迎风飘逸,恰如一只开屏的孔雀,徜徉在不断变幻的舞台灯光之中。此类节目,由于有了声与光的配合、服装与道具的增彩,使杂技与舞蹈浑然一体的表演更显得靓丽多姿,带给观众极高的艺术享受,因而获得观众与行家的一致好评。

传承情况 编辑本段

公元14世纪时(明初),朱元璋实行移民垦殖,苏州有一部分杂技艺人被迁至“十八团”,加上原在京受戏曲排挤的当地杂技艺人,陆续回故乡安居。从此“十八团”即成为杂技家族聚居之地,计有二百多户,其中高、吴、周、徐、陆、万、夏、董、廖、张十大姓,人丁兴盛,身手不凡,当时被称为“杂技十大家”。
“十八团”附近,牧草茂盛,设有两淮马政牧马场。明永乐年间,“杂技十大家”纷纷买马,增添马术、驯兽等新的表演项目,人们始称有马的杂技班为“马戏班”或“马戏团”,没有马的则称“把戏班”。
清代,苏北庙会盛行,“十八团”马戏班经常应邀表演,项目日益丰富。气功、顶技、蹬技、飞叉、杆子、爬杆、走索、舞狮、马术、戏法(幻术)等技艺,不仅形象优美,难度较高。康煕年间,“十八团”举办马戏会,每年重阳节前后为会期,时间半月,会址设在古基寺(今庆丰镇、近湖镇交界处),届时凡流散在外地的“十八团”艺人都回原藉参加,群英兴会,各显其能,观者逾万,盛况空前。在此期间,全国各地有不少杂技艺人和杂技爱好者,前来观光或者拜师学艺。清代中叶,“十八团”马戏班已发展到二十个左右,足迹遍布沿海各省,享誉大半个中国。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捐税如毛,民不聊生,“十八团”杂技艺人流落江湖,形同乞丐。有的则飘洋过海,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谋生。
20世纪40年代解放初期,建湖一带建立民主政权后,“十八团”马戏班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枯木逢春,大部分马戏班成员被有关省、市和军区杂技团所吸收,在全国一些著名的杂技团中,不乏有“十八团”马戏班艺人。如晚清时期的高同宝一家,不仅在国内很有名气,在日本、苏联演出时,还被誉为“高艺宝”。新加坡著名的大王球马戏团,即是建湖“十八团”籍的杂技艺人组成的。广州杂技团演员戴文霞,在1981年第五届世界明日杂技马戏比赛中,荣获金奖第二名,她的教练崔良玉即是“十八团”籍的艺人。五十年代,建湖境内的杂技事业也进入新的兴盛时期,杂技由农村田头走进了大棚。六十年代,又由大棚进了剧场,开始从江湖把戏步入真正的艺术舞台。建国初(1954年),建湖县人民政府将流散的杂技艺人组成双福、江河、胜利、新民、得胜、大众、新艺、人民等八个民间艺术团体,合并组成“建湖县杂技团”。1959年“建湖县杂技团”更名为“盐城地区杂技团”,继后又更名为“盐城市杂技团”。

代表剧目 编辑本段

建湖十八团继承了汉族杂技的优良传统,吸取了现代舞蹈、艺术体操等艺术门类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南派杂技风格,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排练出一批批新颖高雅的杂技节目。《对手顶碗》、《双人钢丝》、《滚杯》、《扛翻梯》、《高车踢碗》、《双人花坛》、《敦煌造型》、《变脸》、《春江花月》等是建湖杂技的传统节目。《对手顶碗》、《滚环》、《软钢丝》、《芭比与托比》、《太空畅想》、《春花秋月》等传统节目先后在华东和全中国获奖。《春江花月》获第四届全国杂技大赛“银狮”奖,《软功》获第六届全国杂技大赛“铜狮”奖,《对手顶碗》被列入影片《杂技精英》,在海内外放映。专题片《杂技故乡新苗壮》、《沃土上的鲜花》先后在江苏省和中央电视台播映。先后多次次赴日本、加拿大斯里兰卡、孟加拉、波兰新加坡等国家访问演出和参加国际杂技艺术交流活动,并多次在为各国访华官员、企业家招待演出。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走进中国——盐城》栏目组对盐城的杂技艺术作了专题介绍。

保护措施 编辑本段

21世纪初,“建湖杂技”先后列入江苏省、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进入杂技与竞技类名录,以“十八团”为基础的盐城市杂技团健全了办公室、演出部、培训部,有近百名演职员工,其中,国家一、二级演员16名,三级演员23名;专职文化教师4名,生活后勤老师3名。培训部(即少年队)是以提高技艺、训练、学习为主,融惊险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杂技表演队伍,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及外国友人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南京白局    下一篇 南京剪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