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留左吹打乐

留左吹打乐,也叫留左大鼓起源和古代驻军有关联,传承方式是由祖辈们口传心授,代代延续。主要是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有鼓、铙、笳、角、排萧、钲、革铫等。留左吹打乐是中国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由气势磅礴的军乐与欢快喜庆的民乐结合,是留左村的文化符号。

www.qwbaike.cn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历史久远的汉唐传说,如秦汉时期的安侯陈婴驻军六合,隋唐“罗家军”、“黄巢义军”都在长芦地带活动之说,虽无详实考证,但据出土的汉代将军墓和汉井、陶罐等生活用具,推测这里是历史上最早屯兵的地方还是可信的。从古代军乐史看,无论中外,有军队、有战争就有音乐。号鼓或鼓角是最早的军乐器也是传递指挥信息的工具,如“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到了汉代,我国军乐已发展到战斗、庆典、礼仪等固定军乐种类,称为“鼓吹乐”,军乐体制也具规模了。到了唐、宋,阵列礼仪已形成一整套的统一规则,并有了乐谐。唐代称“燕乐半字谱”,宋为“俗字谱”,明清为“工字谱”。据历史记载,在长芦地区屯兵时间长、规模大的是明、清时代,北宋(公元1068年)“经理江淮屯田,以江陵忠勇为御前忠勇军”(《续资治通鉴》卷第159)。公元1028年与金兵大战,当地老百姓配合忠勇军,包括长芦寺僧人也参战了。金兵一气之下怒烧长芦寺,瓦木不存。战后,金兵退。建炎三年在长芦再度设忠勇军寨,有营田、校场和仓库。岳云曾在此抗金,后人将一条河命名为“岳子河”,把渡口叫“回军渡”。金宗弼还屯六合,其辎重自瓜埠渡口轴舻相衔至六合不绝,可见规模之大(《续资治通鉴》卷第135)。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在长芦设“留守左卫”和邻近的“横海卫”、“应天卫”、“龙虎卫”、“骁骑卫”。留守左卫居中与另四卫遥相呼应,每卫6000——8000兵不等,于永乐18年调防北京 www.qwbaike.cn
汉唐时期,留左的土地上曾驻守过各个朝代的将领。相传隋唐时期(距今1300多年)罗家将屯兵百万,安营扎寨在现在的六合区留左、留中、留右的地界内。由于罗家将士爱民善战,屡战屡胜,深得人民爱戴,百姓们常杀猪宰羊,玩着提灯,吹吹打打地到军营中犒劳将士,军营中大小战鼓齐鸣,以示谢意,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留左打击乐《大曲》和《小曲》。
长期的驻兵,军民同乐,气势磅礴的军乐与欢快喜庆的民乐结合,演变出了振奋人心、欢天喜地、妙趣无穷的留左吹打乐,即留左大鼓,经千年传承,如今回荡在南京六合长芦地区,成为留左村的文化符号。
曾先文祖祖辈辈生活在留左的土地上,是听着留左大鼓长大的一辈人。2002年,他从父辈手里接过留左大鼓,从此上午打鼓,下午下田,并制作了直径2. 2米、高1.8米的“金陵第一大鼓”。

发展传承 编辑本段

留左吹打乐发源于南京六合长芦地区,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屯兵驻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长芦地处六合县城东南,北依长江,是古代江北通往金陵的水陆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时为古战场,安定时是屯田练兵的兵营军寨。
在长芦驻军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是宋代、明代。宋代曾设忠勇军和忠勇军寨,明代设有留守左卫、横海卫、龙虎卫、骁骑卫等卫所。
军营练兵、生活在乡村,必然要和老百姓接触、联系,驻军为乡民做些利民好事。军民关系融洽了,军营凡出征、凯旋、调防及节日喜庆,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送慰问品,奏吹打乐,舞提灯,到军营慰问欢庆;军营为了致谢,也擂鼓鸣金,奏军乐。久而久之,军民互相交流,变换着打法,于是军乐、民乐揉合,逐步形成具有固定乐律、风格独特的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原生态的打击乐曲谱有《点将上位》、《杀四门》、《单枪》、《双枪》、《三锤半》、《三波子》、《迎军归》等。
留左吹打乐的原生态状况军乐成份很浓。到清乾隆以后,经过历史传承,不断变革,已成为纯民间鼓舞民乐。将历史传承的“忠勇曲”演变为“忠孝曲”;并加入管弦乐器,形成传承下来的大曲、小曲。有传人六代。
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在民族打击乐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军风、民俗的历史记忆。尽管传承未断,但是它的原貌、内涵和曲谱演变,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加强保护和利用,使这一古老的鼓舞民乐重放异彩

录入非遗 编辑本段

2007年,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吕四渔民号子    下一篇 睢宁落子舞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