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邵伯锣鼓小牌子

邵伯锣鼓小牌子是国家级项目编号Ⅱ-44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传统音乐类项目。邵伯锣鼓小牌子将丝竹乐与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是多支曲牌连缀而成的套头曲。它吸取了道教音乐、“六书”(丝竹乐)精华。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邵伯锣鼓小牌子源远流长。起源于明,形成于清,是苏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形式。演奏形式有“坐台”、“踩街”两种。使用乐器品种繁多,且每种乐器都有独门演奏技艺。其代表作有《八段锦》《鹦鹉歌》《十八省》《十八省夹堂子》(列《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江苏卷》、《扬州里下河牌子曲》篇首)。它既雄浑深沉,气势雄伟,又格调清新,委婉细腻。重则喧腾豪放,节奏铿锵;轻则如丝如缕,若断还连。绝技施展,高胡手以“头顶拉二胡”,把高胡放在头顶用“西皮”(6-3弦)演奏曲调,音调清脆、高亢、突出。锣鼓手以“铙钹—水里冒葫芦”打破传统“狮子张嘴”敲击法,把水擦布折叠成三角形,紧握铙钹,用手腕在胸前连续柔击,沿胸前向上直至头顶,发出“空葫芦”似在水中咕噜声。它的特色小击乐,吸收了扬州清曲的精髓;细节处理上吸收民间特种行业劳作之声,自然流畅,别具特色。它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需求,对于民风民俗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目录

概述简介 编辑本段

邵伯锣鼓小牌子又称邵伯牌子曲,是扬州地区众多牌子曲中一支极具特色的流派,它起源于明代,形成于清代中后期,发展于民国,繁盛于建国初期,弘扬振兴于新千年。

www.qwbaike.cn

传统的邵伯锣鼓小牌子,通常演出于庙会和节日街头,这就是所谓“坐台”和“踩街”(坐台即坐式演奏,踩街即行走演奏)。邵伯锣鼓小牌子咏江南丝竹典雅之韵,扬里下河水乡古朴之风,乡音乡情,百姓百听不厌。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邵伯锣鼓小牌子是丝竹乐、锣鼓等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多支曲牌联缀而成的套头曲,每件乐器技艺独特,演奏小调丰富多彩,特色乐器、特技演奏交相荟萃,开创了中国器乐史的先河。演出队伍讲究对称,排列有序,披红挂彩,成双配对。演奏者施展绝技,与观众激情共鸣,喝彩声连绵不断。邵伯锣鼓小牌子咏江南丝竹典雅之韵,扬里下河水乡古朴之风,乡音乡情,百姓百听不厌。其中《八段锦》、《十八省》、《鹦鹉歌》、《十八省夹堂子》等12首牌子曲,是邵伯锣鼓小牌子的巅峰之作,已被收入《中国民族器乐曲集·(江苏卷)》卷首。
2001年,由杰出的小牌子传人王荣棠传艺,并组成《甘棠文化活动中心》,多次在群众集会上演奏,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全国主旋律演唱大赛评委傅庚辰、歌唱家蒋大为美国斯坦福市长戴梦龙相继到邵伯观赏演奏,给予邵伯锣鼓小牌子很高评价。

非遗录入 编辑本段

2006年11月1日,邵伯锣鼓小牌子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楚州十番锣鼓    下一篇 高邮民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