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台湾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23487509人(2021年),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以台北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和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1949年中国国民党当局退据台湾。
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少数民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名称由来

“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注音符号:ㄊㄞˊ ㄨㄢ)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少数民族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右图上方为“台湾”名称的繁体汉字正式书写,在台湾地区官方“国书”、文件和教科书等正式场合中使用;下方的书写多用于民间与媒体。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国台北”。
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高砂国”、“高山国”。

史前时期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明代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绘台湾附近海域
明代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绘台湾附近海域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湾)。9至10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台湾地区历史地图及行政区划沿革
台湾地区历史地图及行政区划沿革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 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福建厦门),虽然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内,却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
明朝初期仍设澎湖巡检司,直至1387年因实施海禁而废除,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永乐年间郑和率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1628年闽南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垦荒定居,各地逐渐形成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

殖民统治时期

荷兰、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
《大员港市鸟瞰图》描绘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
《大员港市鸟瞰图》描绘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
随着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欧洲新兴的海权国纷纷往亚洲拓展势力。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立于普罗民遮城(Provintia)址的赤崁楼
立于普罗民遮城(Provintia)址的赤崁楼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怀一领导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出现危机。九年后他们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明郑时期

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1624年生于今日本长崎县平户市,早年以厦门为根据地起兵抗清,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因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
1661年4月,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厦门、金门,以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爷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
4月30日郑军在鹿耳门(今属台南)登陆,在民众积极支援下与荷军展开多次激战,最终将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长官一和残敌围困在热兰遮城内。郑成功在致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围城9个月后,台湾长官揆一于1662年2月1日不得不签字投降。至此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在台湾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台南孔庙
郑成功在台湾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台南孔庙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赤嵌楼为承天府,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司,总称台湾为东都,后郑经改称东宁。为纪念故土改称热兰遮城为安平镇。同时实行屯田政策,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各地大力垦荒,在南部和西部形成一大批村镇。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塽前后治理台湾22年,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少数民族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明郑末期台湾人口已近趋20万。

清朝时期

统率清军渡海东征收复台湾的施琅
统率清军渡海东征收复台湾的施琅
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设置台厦道,台湾与厦门共署,设一府三县,置台湾为一府,称台湾府,府治设在今台南,下辖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左营)、诸罗县(今嘉义),隶属于福建省,道署设于厦门。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成为祖国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727年,台厦道分出台湾道,道署移至今台南,设一府四县二厅。
1867年的打狗港(今高雄港)哨船头
1867年的打狗港(今高雄港)哨船头
1811年,不包括山地的少数民族,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此时台湾与福建、广东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台湾成为了“糖谷之利甲天下”的中国宝岛。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侵略矛头直指中国,中国边疆危机四伏,而台湾战略地位显要,成为英、美、日、法等列强武力侵犯的重点。由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1860年起台湾(今台南安平)、沪尾(今新北淡水)、鸡笼(今基隆)、打狗(今高雄)相继开港。开港后,台湾洋行林立,茶、糖、樟脑赚取大量外汇,刺激着台湾经济、社会快速变迁。
清代的台湾社会
清代的台湾社会
明治维新伊 始,日本确立“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1874年5月,日本以琉球漂流民在台湾被杀为借口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约》,虽然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约》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日本第一次对外侵略扩张,首选的目标即为台湾,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也暴露了日本霸占台湾的野心。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侵略目标首指台湾,使得刘铭传被清政府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率部抗击法军,成功保卫台湾。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由刘铭传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1887年台湾建省行政工作完成,下设三府十一县三厅一直隶州,省会设于彰化县桥孜图(今台中),1894年省会移至台北。
刘铭传在台湾积极推行洋务运动,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台湾现代化事业进展颇多,在马关割台前已是中国现代化最进步的省份之一。

日据时期

甲午战后中日于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议和
甲午战后中日于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议和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翌年清朝战败,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18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
台湾民主国国旗:蓝地黄虎旗,藏于台博馆
台湾民主国国旗:蓝地黄虎旗,藏于台博馆
台湾人民不愿沦为亡国奴,决定以自己的力量浴血奋战、抵挡到底。1895年5月25日,为了免于被割让,丘逢甲等台湾士绅建立台湾民主国,清军将领刘永福任大将军,率黑旗军和以徐骧为首领的义军等抵抗力量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因武器落后和后援不继终遭失败。6月7日日军占领台北。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6月17日在台北举行始政仪式,正式建立起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10月23日台湾全岛沦陷。
西来庵事件被捕之人头戴笼盔押解至法院送审
西来庵事件被捕之人头戴笼盔押解至法院送审
面对如此不稳的情势,日本设台湾总督为殖民台湾最高长官,实行武官总督专制独裁的统治体制,在台北设置台湾总督府,为在台最高统治机关,建立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并复活保甲制度辅助警察政治。一战后全球“民族自决”思潮高涨,日本调整统治政策,实施“内地延长主义”,改派文官总督,企图把台湾人民教化成日本国民。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为彻底动员支持战争,重派武官总督镇台,推行“皇民化运动”,极力强化皇民思想教育,强制普及日语,鼓励养成日式生活、改日本姓氏等,企图从精神层面消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臣良民”。在日据时代,台湾人民始终饱受日本殖民者的歧视和压迫。太平洋战争末期,除征兵制造成台湾青年大量伤亡外,1944年后,历经盟军25次大空袭,台湾农工产值于二战结束前降至最低。
抗日战争时期的“台湾少年团”
抗日战争时期的“台湾少年团”
殖民初期,日本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经济政策,榨取台湾廉价的粮食与原料,推销日本的工业产品,以甘蔗、稻米为中心的商业性农业飞速发展,但利益多被日本财阀所垄断。1930年代,日本侵略华南、南洋日亟,台湾成为日本南进政策的跳板,故推动以军需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台湾进入半工半农的社会。1939年,台湾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在日本侵占台湾的五十年间,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持续20年的斗争。后来,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等组织领导了民族抵抗运动。少数民族抗日行动有莫那·鲁道领导的雾社事件。许多台湾人还从事政治、社会运动以争取权益。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许多台湾青年奔赴大陆参加抗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

战后时期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公会堂举行
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公会堂举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人民蒙受日本奴役的屈辱历史。台湾人民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
国民政府将台湾设置为中国的一省,省会定于台北,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行政长官。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军的投降,并正式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二二八事件聚集在专卖局台北分局门口的群众
二二八事件聚集在专卖局台北分局门口的群众
台湾光复后,接管台湾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失当,官员贪污腐败,军警横行,加上粮食恐慌、物价飞涨、失业严重,引起台湾人民强烈不满。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2月底3月初,台湾各地汉族、高山族人民纷起响应,夺取武器,举行起义,并攻占台中、嘉义等城市。国民党当局从大陆调来大批军警、特务,对起义群众进行镇压。3月14日起义失败。二二八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人民民主运动的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显示了台湾人民的革命精神,鼓舞了人民。国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后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
1949年,国民党内战失利,蒋中正(蒋介石)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踞台湾,   5月19日颁布《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布告戒字第壹号》(简称台湾省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军事管制,封锁大陆消息,严禁一切违禁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行等活动。12月7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市。至此台湾再次陷入与中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国民党迁台后进行大规模党务改造运动,建立起蒋氏父子对国民党的绝对控制权,经济上进行财政整顿,改革币制,稳定物价,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
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期银行的繁荣景象
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期银行的繁荣景象
同时国民党最高权力开始向蒋经国过渡。在白色恐怖统治下蒋氏父子对党政军严格控制,对反对势力采取严厉打击的高压政策。
由于得到美日等外国资本的支持,实施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日据时期的基础,美国提供数十亿美元经济军事援助和运用从大陆运去的黄金、美钞等外汇以及从大陆赴台的人才,台湾经济从196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87年台湾宣布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
1987年台湾宣布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
1960、70年代台湾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占经济中的比重逐渐超过农业,长期保持年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
1979年,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大陆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的真正停火。
1993年4月汪辜会谈前汪道涵与辜振甫握手
1993年4月汪辜会谈前汪道涵与辜振甫握手
1979年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被经合组织列入新兴工业化社会,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台湾经济奇迹威名远扬。1980年代台湾工业基础完备,国民教育普及,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股市指数一度高达万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个人电脑主板产量世界第一。
1986年党外人士成立民主进步党。台湾开始朝向民主政治发展,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也被打破。《动员“乱”时期临时条款》于1991年废除。
1990年台湾成立办理海峡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的民间组织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1996年台湾举行首次领导人直选,国民党参选人李登辉当选。
2000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执政50余年的中国国民党败选,民主进步党执政,陈水扁当选。2001年福建沿海实现与金门、马祖直接往来。   2002年以“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别关税领域”名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陈水扁获得连任。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再度执政;同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大三通”)。   2016年,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也是海峡两岸重要的政治议题。1949年国民党政府因内战失利而退守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和台湾海峡,于1954年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造成台湾同中国大陆分离的状况。
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声明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但中美建交三个月后,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签署生效,继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扶植台湾。

两岸事务主管部门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机构。
“台湾地区行政机关大陆委员会”是“台湾地区行政机关”辖属的政府机构,是处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事务的官方对口机关。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位于台北市信义区的摩天大楼台北101
位于台北市信义区的摩天大楼台北101
台湾被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等机构认定为发达经济体,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按国际汇率计算,2014年台湾GDP5170.19亿美元,为世界第25大经济体,居中国省级行政区第6名;人均GDP22002美元,居世界第39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台湾GDP9770.88亿美元,为世界第20大经济体,人均GDP40581美元,居世界第17名。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五。   2013年人类发展指数为0.882,居世界第21名,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
宝岛台湾魅力夜景
宝岛台湾魅力夜景
台湾经济于1960年代开始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现今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为降低生产成本,台湾许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也造成产业空洞化的问题。台湾已投资大陆超过1500亿美元,在大陆有8万多家台资企业,常住大陆的台商及眷属已超过100万人。

发展历程

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采取适度干涉的计划经济制度,加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得以重建面临困局的台湾经济。农业方面支持小农生产与资本农业双轨并置,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增加农业生产。工业方面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国民党政府迁台后,给台湾带来大陆的学术人才与科学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基础。
自1980年起,台湾当局相继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等科学园区,大力鼓励厂商投资集成电路、电脑等高新技术产业,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农业

桃园市大溪区大溪花海农场的花海景观
桃园市大溪区大溪花海农场的花海景观
台湾只有24%的土地适于耕种,主要为土壤肥沃、温暖湿润、利于耕作的西部平原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但农业生产效率很高,出口高质量的猪肉、蔬菜、糖、甘蔗、茶叶、大米和热带及亚热带水果。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农业生产的首位。主要经济作物有樟脑、蔗糖、茶、凤梨(菠萝)、香蕉、莲雾。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水果种类繁多,素有“水果王国”的美称。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台湾蝴蝶兰闻名世界。

服务业

台湾服务业主要有餐饮业、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台湾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台湾文创产业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台湾本土特色文化,文创产品享誉中外。

文化民俗 编辑本段

新北市平溪天灯节是台湾元宵节的重要庆典
新北市平溪天灯节是台湾元宵节的重要庆典
台湾融合了明清时期移居的闽粤移民和二战后来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民间也有与大陆相同或类似特色的庆祝礼俗。此外尚有多项深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炮、平溪放天灯、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传统岁时祭仪文化。

外来影响

建于日据时期的新竹车站采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建于日据时期的新竹车站采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日本曾殖民占据台湾五十年,因而日本文化对台湾影响深远。高雄松山、板桥等地名都移植自日本,便当(盒饭)、瓦斯(煤气)等来自日语的词汇进入台湾地区语言,面积单位“坪”(1坪≈3.3平方米)也源于日本。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大力推行“去日本化”,强力推行台湾地区语言教育,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强化本省人对中国的认同。解严后,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重新活跃。

饮食

台北市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士林夜市
台北市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士林夜市
台湾饮食文化融合各地美食风格,台湾菜与闽南菜(还受福州菜影响)和广东潮汕潮州菜渊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广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响。
台湾美食
台湾美食
台湾菜有海鲜丰富、酱菜入菜、节令食补等特色,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风格鲜香、清淡。炎热气候使一些酸甜开味的菜肴出现在台菜中。台菜素 有“汤汤水水”之称,羹汤类菜肴广受欢迎。
台湾饮食文化中有著名的“小吃”文化,各式风味小吃云集的夜市是台湾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常见的小吃有蚵仔煎炸鸡排臭豆腐盐酥鸡生煎包米血糕、蚵仔面线、甜不辣卤肉饭肉圆担仔面、牛肉面、小笼包等。凤梨酥、牛轧糖等台湾特产的烘焙美食是知名的伴手礼。
是台湾民众的传统饮品。台湾全境皆产茶,名茶有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等。茶艺形式主要是功夫茶。泡沫红茶文化是台湾茶文化新的发展,代表性茶饮珍珠奶茶广受欢迎。

文学

日据时期,在大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和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了台湾新文学运动,赖和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   1949年后,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大陆文学家随国民党政府移居台湾。1950、60年代风行怀乡文学,代表作家有林海音(《城南旧事》)等。同时西方现代文学也是文坛的重要力量,代表作家有白先勇(《台北人》)、王文兴(《家变》)等。   1960、70年代乡土文学思潮兴起,代表作家有钟肇政(《鲁冰花》)等。1960、70年代以后,柏杨李敖三毛余光中、席慕蓉、龙应台刘墉古龙琼瑶林清玄、张晓风等作家陆续有重要作品问世。   21世纪初网络文学蔚然成风,代表作家有九把刀(《等一个人咖啡》)等。

美术

1950年代,台湾画坛主流是大陆来台的水墨画家与日据时期学院出身的西画家,绘画技巧较传统。1960年代起,新生代画家引入西方抽象画等风格,美术风格走向西化。   1970年代,乡土意识抬头后,绘画题材再趋本土化。解严后,台湾美术界生态多元自由,风格日益前卫。

戏剧

歌仔戏是唯一发源于台湾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
歌仔戏是唯一发源于台湾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
歌仔戏是台湾最主要的地方戏曲,也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战后早期,官方大力扶持、推广京剧平剧国剧)等大陆剧种,同时歌仔戏、布袋戏等台湾本土剧种仍是庶民重要的娱乐方式。随着电视的出现,布袋戏、歌仔戏讲求声光效果而重获重视。京剧与话剧融入创新元素,常以小剧场等形式表演,舞台剧表演成为极具活力的艺术活动。

音乐

台湾爱乐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
台湾爱乐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
战后初期,台湾地区语言歌曲一度流行。民间香港的台湾地区语言流行歌曲和欧美音乐传唱一时。1970年代清新的校园民谣风行,同时台湾地区语言流行乐坛秀场文化盛行。1980年代讲究字正腔圆的台湾地区语言老歌风靡亚洲,代表人物有邓丽君费玉清。受西方摇滚乐的影响,民歌时期后罗大佑等将社会百态写成歌曲,同时李宗盛创作的情歌广受欢迎。19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语言歌曲风格愈多元活泼。解严后自由的创作与发展环境使台湾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重要发展地,代表歌手及乐团有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S.H.E、五月天等,也吸引其他地区的华人歌手来台发展,代表歌手有王力宏孙燕姿陶喆林俊杰蔡健雅梁静茹等。

电影

第50届台湾金马奖颁奖礼之历届影帝影后合影
第50届台湾金马奖颁奖礼之历届影帝影后合影
战后台湾电影界在当局扶持下拍摄大量台湾地区语言剧情片。台湾第一台湾地区语言影片是1949年的《阿里山风云》,主题曲《高山青》传唱至今。同时题材以民间故事为主的台湾地区语言电影悄然兴起。
1960年代,健康写实电影成为主流。同时香港电影在台广受欢迎,影响到台湾电影的制作路线,爱情片、武侠片和功夫片成为主流。1962年台湾电影金马奖创立。1970年代末以翻拍作家琼瑶的小说为主的爱情片掀起一阵潮流,主题曲大为流行。
1980年代《儿子的大玩偶》等影片开启了新电影风潮。解严后侯孝贤《悲情城市》、杨德昌《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作品屡获殊荣。同时由于台湾电影表现手法大众多难理解,加之以美国电影为主的外国电影大举进入,台湾电影的环境与市场一度萎缩低迷。
1990年代起一些华人导演前往好莱发展,其中台湾导演李安凭借执导《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作品蜚声国际,三度获奥斯卡奖。
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海角七号》以国际化商业路线揉合本土特色内容,在票房大获成功并获不少奖项后,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等叫好又叫座的台湾电影掀起台湾电影复兴热潮。

体育

2006年<a href=多哈亚运棒球赛中华台北队全胜夺金" data_ue_src="//27142293.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noGTpwYosMTXqgUwgAQ41AI.jpg" style="vertical-align: top; outline: 0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webkit-font-smoothing: antialiased;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font: inherit; 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display: block; max-kd: 204px; max-height: 272px; min-kd: 96px; min-height: 96px;" />
2006年多哈亚运棒球赛中华台北队全胜夺金
棒球在台湾是广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体育项目,日据时期由日本引进台湾。台湾地区棒球协会成立于1973年。中华职业棒球大联盟是台湾成立最早和唯一的职业棒球联盟。王建民是著名台湾旅美棒球选手。篮球也是台湾主力推广的运动项目。林书豪是NBA首位中国台湾华裔球员。在朱木炎和陈诗欣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两枚拳道金牌后,台湾近几年也开始推广跆拳道。台湾经常获得竞赛佳绩的体育项目还有合球、高尔夫球、台球、羽毛球、举重、拔河、马拉松等。
台湾曾数度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包括2009年高雄世界运动会、   2009年台北听障奥运会和将举办的2017年台北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及每年一度的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等。

旅游

宝岛台湾风光美景
宝岛台湾风光美景
台湾境内的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峡谷、玉山、垦丁、阳明山等都是著名的自然旅游景点。新北市瑞芳区九份老街、台北市北投区、彰化县鹿港镇、新北市莺歌区等观光小镇地方风情浓厚,是寻幽访古的旅游胜地。境内有不少特色温泉,温泉文化别具一格。
位于城市的著名景点有2004年至2010年间为世界第一高楼的台北101、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台北孙中山纪念馆、高雄爱河、各处夜市和各大商圈等。坐落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所拥有的69.6万余件册文物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古代中国艺术品珍藏。
中正纪念堂是台北市中正区一座为纪念蒋中正而兴建的建筑,除了供民众休憩外,常是大型艺文活动的场地。台北孙中山纪念馆是为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而兴建的综合性文化设施,是户外运动、休闲、艺文与知性活动的综合性休憩公园。遍布全台的夜市各具特色,小吃美食琳琅满目。
台湾购物环境优越,台北市的信义商圈、忠孝东路商圈、西门町商圈等是著名的购物商圈。

交通公路 编辑本段

中山高速公路高雄交流道中正路出口南向车道
中山高速公路高雄交流道中正路出口南向车道
台湾的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市道、县道、区道和乡道。公路与桥梁总长度约4.7万千米,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最长的两条是连接北部至南部的道路系统1978年通车、全长373千米的中山高速公路和1997年通车、全长432千米的“国道”三号高速公路。在东部发达地区则通过快速公路连接,台北市至宜兰县建设了含贯穿雪山山脉的雪山隧道的蒋渭水高速公路。

铁路

台湾铺设了广泛的铁路网络,全部铁路运输系统长度约1066.6千米。
台北捷运、高雄捷运分别于1996年、2008年开始营运。在台北都会区、高雄都会区,捷运(地铁)是主要的铁路运输工具,而台中捷运和桃园捷运仍继续建设中。
2007年全长345千米的台湾高速铁路系统运营。高速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各都会区间的车程,使台北市至高雄市往返所需最短时间降至90分钟。

航空

台湾有台湾桃园国际机场、高雄国际机场2个主要国际机场及台北松山机场、台中清泉岗机场2个次要国际机场,多数大城与离岛亦设有机场。各大都市间及各离岛之间皆有常态班机往来,形成便利的航空网。最主要的航空公司是中华航空和长荣航空。

海运

台湾四面环海,海上交通发达,国际贸易仰赖海上运输,目前有7座国际商港,分别为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花莲港4座主要港和苏澳港、台北港、安平港3座辅助港。
高雄港位于高雄市,是台湾第一大港、世界第十三大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约占台湾整体港口货物吞吐量二分之一。

社会民生 编辑本段

教育制度

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
台湾学制实施12年义务教育,各级学制为小学6年制、初中3年制、高级中学(含高级职业学校)3年制和一般大学4年制,著名大学有台湾大学、成功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政治大学等。学生经4年大学教育获学士学位后可继续进修硕士、博士学位。近年也积极开放国际学生与大陆学生就读,并将重点放在课程英语化以迎国际化需求。
2013年台湾识字率为98.29%。

医疗卫生

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台湾1995年起实施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向全体民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及保障。
截至2012年台湾共有502家医院以及20935家诊所,包括82家公立医院和447家公立诊所。平均每万人享有20.02名医生、5.31位牙医和69.01张病床。
截至2015年,台湾人均寿命79.84岁,男性76.72岁、女性83.19岁。生育率仅为1.06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10%以上。

新闻媒体

1990年启用至今的台湾电视公司大楼
1990年启用至今的台湾电视公司大楼
台湾官方通讯社是1924年成立于广州的中央通讯社,目前总社设于台北市。
台湾的媒体产业滥觞于日据时期,第一份报纸是1896年创刊的《台湾日日新报》(中文报纸是1923年创刊的《台湾民报》),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31年成立的台湾放送协会。当时主要媒体均与官方有相当程度的关系。战后主要的报纸与电台仍由官方掌握,1949年实施戒严后出版品与电子媒体受到严格管制。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台视)成立,为台湾第一家电视台,1968年中国电视公司(中视)和1971年中华电视公司(华视)陆续成立,电视业进入老三台时代。当时三台都由当局掌控,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扮演当局宣导的工具。1969年中视播出台湾第一部电视剧《晶晶》。
《中国时报》位于台北市万华区的总部大楼
《中国时报》位于台北市万华区的总部大楼
1987年解严之后,当局于1988年开放报禁,1993年开放成立有线电视台和卫星频道,台湾媒体业随之迅速发展。1998年首家民营无线电视台民视成立。台湾电视频道现已超过一百个,主要有TVBS、东森电视、中天电视等。《康熙来了》等综艺节目影响力遍布华人社会。台湾本土剧和偶像剧广受欢迎,《流星花园》、《命中注定我爱你》、《我可能不会爱你》等佳作成功推广至海外。
解严前台湾影响最大的两份报纸是《联合报》与《中国时报》。
台湾主要的广播电台有中国广播公司、中央广播电台等。

合作交流

双橡园,驻美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馆舍
双橡园
1949年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台湾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台湾当局被逐出联合国。现世界上绝大多数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以此为基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许多非“邦交国”以民间社团名义在台湾设立具备大使馆、领事馆功能的准官方代表机构。同时台湾在许多非“邦交国”设立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行使大使馆或领事馆部分权责,维持非官方关系。
当地时间2023年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宣布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洪都拉斯外交部副部长贾西亚当地时间3月27日表示,中国台湾必须在30天内撤离位于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的“大使馆”。
台湾地区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大会等国际组织的观察员,保留了亚洲开发银行的席位;以“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别关税领域”的名义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以“中国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称作为参加国际体育运动的代表团名称。

地理环境 编辑本段

地形地貌

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台湾岛东部多山,向西逐渐过渡为丘陵与平原
台湾岛东部多山,向西逐渐过渡为丘陵与平原
台湾岛地处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区
台湾岛地处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区
台湾岛是由欧亚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地壳运动与造山运动发达使台湾地形复杂多样,绝大部分地质构造由欧亚板块组成,菲律宾板块则往下成为隐没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吕宋火山岛弧等板块影响形成复杂地质,如与花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脉。地处板块交界处也使台湾有许多容易引发地震的地体断层,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间中国共发生的3888起5级及以上地震就有35.9%发生在台湾。因位居环太平洋火山带使台湾有数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应的火山地形,不过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龟山岛外并无明显活动。台湾也因位处断层地带而有众多的温泉景点,吸引许多中外游客观光。
台湾岛四面环海,孕育了各种海岸地形,可分为岬角与海湾相间的北部岩岸、海岸线平直单调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邻的东部断层海岸。
花东纵谷平原的田园风光
花东纵谷平原的田园风光
台湾岛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五大地形,超过一半的面积是东部的山区地形,可耕地占24%。山脉走向大致与地质构造分布一致,北半部主要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南半部则是北北西至南南东走向,五大山脉由东到 西分别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台湾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有268座,最高点是海拔高度3952米的玉山主峰,亦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最高峰,也使台湾岛成为世界地势高度第四高的岛屿。西部冲上断层山地以西是起伏较平坦的山丘陵与台地,丘陵大部分为红土台地受河川侵蚀切割而成,主要丘陵有竹东丘陵、竹南苗栗丘陵等;台地多为头嵙山层砾石层与晚更新世红土堆积而成,主要台地有林口台地、桃园台地、大肚台地等。
受地壳变动、河流作用与差异侵蚀影响,台湾一些山区丘陵因构造作用形成盆地。由于盆地相较周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会发展成聚落,如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群等。西部受河川下游堆积作用盛行和地盘隆起的离水作用,在中下游与沿海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台湾绝大多数人口便居住在平原上。平原地形以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为主,还有西部的彰化平原、屏东平原、新竹平原等,以及东部的兰阳平原和花东纵谷平原等。
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兰屿、绿岛、龟山岛、基隆屿、棉花屿、彭佳屿和花瓶屿等火山岛,分布在南部海域的琉球屿、七星岩、东沙岛、太平岛和中洲礁等珊瑚礁岛,以及钓鱼岛、金门岛、马祖列岛等大陆岛。

气候生态

2001年中度台风百合过境后台北市的没顶车辆
2001年中度台风百合过境后台北市的没顶车辆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的嘉义、花莲等地,将台湾南北划为两个气候区,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湿,冬季较短且温暖。北部受东北季风影响使1月至3月出现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区没有受到明显影响,5月台湾进入梅雨季节。6月到9月为台湾的夏季,天气炎热,其中台北都会区是盆地地形,热能无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夏季最高气温常可达35℃及以上,7月平均气温可接近30℃。台湾岛四面环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时,冷空气受海洋调和,冬季气温相对华南地区稍显温暖。冬季台南以北的平地气温偶尔出现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气温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气温可高达18℃左右。合欢山、玉山、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势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
台中市武陵森林游乐区秋季的枫红景象
台中市武陵森林游乐区秋季的枫红景象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夏季台风带来的雨水,冬季易出现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台湾特有的樱鲑亚种樱花钩吻鲑
台湾特有的樱鲑亚种樱花钩吻鲑
台湾大、小河川密布,大部分河流受到山脉走向的影响,主要往岛屿西方或东方流入大海。因最大分水岭中央山脉位置偏东,主要河川多分布在西半部,包括长度最长、中部的浊水溪,流域最广、南部的高屏溪及长度与流域面积第三、北部的淡水河。大多数湖泊坐落在西部,仅有少数为天然湖泊,最大的是面积7.93平方千米的日月潭,其余以人工修筑的水库和埤塘居多,包括面积17.14平方千米的最大水库与湖泊曾文水库、石门水库、虎头埤等。
台湾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8.5%,种类主要受海拔高度影响。海拔700米以下是亚热带阔叶林,海拔700-1800米是阔叶林,1800-2500米是混合林,2500-3500米是针叶林,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是苔藓或草原。
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日月潭晨间景色
台湾岛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11%的动物和27%的植物为地区特有种,如山区水域栖息的樱花钩吻鲑等。岛屿上生长着超过3000种被子植物和640多种真蕨植物,同时也有3000多种鱼类及超过500多种鸟类生活在岛屿上。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台湾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6个台湾当局“直辖市”,基隆、新竹、嘉义3个市,新竹、苗栗、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屏东、台东、花莲、宜兰、澎湖、金门、连江(马祖)13个县。
台湾首要都市、政经中心——台北市
台北市
“福建省”与台湾省分别在1956年和1998年将省级政府职能精简,将大部分省级政府机关并入“中央政府”以精简行政作业,仅保留象征性工作。
台北市是台湾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所在地,亦是台湾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中心。
“直辖市”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简称
下辖行政区
市政府所在地
面积(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万)
改制日期
台北市
Taipei City
12区
信义区
271.7997
270.0091
1967年7月1日
新北市
New Taipei City
新北
29区
板桥区
2052.5667
396.3970
2010年12月25日
桃园市
Taoyuan City
13区
桃园区
1220.9540
205.6273
2014年12月25日
台中市
Taichung City
29区
西屯区
2214.8968
271.6497
2010年12月25日
台南市
Tainan City
37区
安平区
新营区
2191.6531
188.3844
2010年12月25日
高雄市
Kaohsiung City
38区
苓雅区
凤山区
2946.2671
277.8155
1979年7月1日
2010年12月25日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简称
下辖区划
政府所在地
面积(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万)
基隆市
Keelung City
7区
中正区
132.7589
37.3340
新竹市
Hsinchu City
竹市
3区
北区
104.1526
43.1601
嘉义市
Chiayi City
嘉市
2区
东区
60.0256
27.0858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简称
下辖区划
政府所在地
面积(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万)
新竹县
Hsinchu County
竹县
1市3镇9乡
竹北市
1427.5369
53.6954
苗栗县
Miaoli County
1市6镇11乡
苗栗市
1820.3149
56.7202
彰化县
Changhua County
1市7镇18乡
彰化市
1074.3960
129.2226
南投县
Nantou County
1市4镇8乡
南投市
4106.4360
51.4836
云林县
Yunlin County
1市5镇14乡
斗六市
1290.8326
70.6174
嘉义县
Chiayi County
嘉县
2市2镇14乡
太保市
1820.3149
52.5579
屏东县
Pingtung County
1市3镇29乡
屏东市
2775.6003
84.8804
宜兰县
Yilan County
1市3镇8乡
宜兰市
2143.6251
45.8880
花莲县
Hualien County
1市2镇10乡
花莲市
4628.5714
33.3484
台东县
Taitung County
1市2镇13乡
台东市
3515.2526
22.4719
澎湖县
Penghu County
1市5乡
马公市
126.8641
10.1636
金门县
Kinmen County
3镇3乡
金城镇
151.6560
12.6964
连江县
Lienchiang County
4乡
南竿乡
28.8000
1.2528
注释: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⑴由台湾当局实际控制的东沙群岛的岛礁和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洲礁隶属于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
⑵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隶属于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
⑶由台湾当局实际管辖的金门县、连江县(统辖范围仅马祖列岛)地理位置靠近大陆,隶属于台湾当局所设的“福建省”。

军事国防 编辑本段

台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组成,战时可纳入海巡、警察等执法机关为辅助战力。目前常备部队约21万人,后备军人约300万人。

人口民族 编辑本段

族群结构

台湾有98%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
台湾本省人指二战结束前就已在台湾生活的族群。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占人口70%的闽南人,以及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占人口14%的客家人。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
台湾少数民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中国政府将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方认可,可略区分为少数民族和平埔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台湾少数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 问题,平埔族则大多已失去原有语言和习俗。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湾岛东部,达悟族居住在附属岛屿兰屿。
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大陆各省份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现有数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10万名外籍配偶以及30万名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

人口普查

截至2021年6月底,台湾地区人口总数为23487509人,较去年同期减少96314人。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万人,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2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语言文字

现代标准汉语和繁体中文是台湾地区法律公文、学校教学、主要媒体通用的语言文字。
汉族方言主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台湾地区语言、台湾话)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此外马祖通行福州话(闽东语),金门县乌丘乡通行莆田话。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母语的人口逐渐下降。
台湾与大陆的常用语、词语读音和字体差异
台湾与大陆的常用语、词语读音和字体差异
台湾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为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日语为台湾第二大外语。
台湾汉字拼音采用汉语注音符号。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系统为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2008年-),早期曾采用威妥玛式拼音法。目前地名(县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汉语拼音翻译。
台湾当局推行的台湾地区语言以国民政府制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新国音为准,和普通话发音稍有不同,二战后又深受台湾本地方言的影响,造成除非刻意要求标准,翘舌音、地域性方言、儿化音于生活中逐渐消失,加之词汇差异,以致和普通话有一定差异,被称作台湾地区语言。
台湾地区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继承许多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初期用法,如定(定罪)等。一些词汇也吸收本地方言和外语的成分,如夯(热烘烘、流行,来自闽南语)、赞(好极了,来自闽南语)与欧巴桑(女性长辈,日语おばさん)、巴士(公共汽车,英语bus)等,还有一些是用词习惯差异,如原子笔等同于大陆的圆珠笔等。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极为盛行且长期发展,西方常见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也拥有不少信众。
台湾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众经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佛教、道教相互影响融合已不易区分。道教徒中混杂台湾民间信仰者应占大多数,妈祖、关圣帝君、保生大帝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仪与哲学观被中国人视为组成家国与人际伦理的基础观念。儒家思想对台湾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着台湾人的思想和言行。

同性婚姻

2019年2月21日,台湾“台湾地区行政机关”审查通过同性婚姻自由法案草案,规定相同性别的二人也应享有婚姻自由的平等保护。

游客入境 编辑本段

2022年10月13日,据泰国网传媒消息,中国台湾地区正式开放入境,泰国游客成为全球第一批入境台湾的游客,受到了中国台湾方面的热烈欢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冷杉    下一篇 云南省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